】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出懸崖記——四川涼山“懸崖村”貧困群衆走下“天梯”搬新居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17:06:05


5月13日,莫色阿場、阿勒曲作夫婦帶著5歲的兒子沿著“懸崖村”的鋼梯下山,準備搬進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新家。
  13日清晨,51歲的某色達體比往常起得早些。陽光斜斜地照進他家坐落在獅子山海拔1700米的半山台地上的小院,鑽進了門縫,照亮黑洞洞的堂屋。

  他掃淨了火塘中的灰燼,輕輕拉上院門,走出幾步後又回頭看了一眼100多歲的老屋。今天,他和妻子就要下山了,在這個被人們稱為“懸崖村”的地方,他家已經生活了五代人。65公裡外,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裡,一座100平方米、設施齊全的新居正等著他們,懸崖之上的半個世紀生活將成為家族的永恒記憶。

“桃花源”的煩惱

  被稱為“懸崖村”的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的人居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這裡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有著優良的小氣候。在戰亂紛爭的年代,易守難攻的地勢保護著居民免受侵擾,人們在此過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生活。

  然而,“桃花源”裡并非只有詩意的栖居。

  “買一包鹽巴,來回要走一上午。背100斤苞穀下去,山下的人可以賣100塊,我只能賣90多。因為知道我是從山上下來的,不可能再背回去。”某色達體說。

  出行困難,一直是“懸崖村”的“死穴”。過去,人們進出村莊靠的是藤條和木棒編成的“天梯”,有的地方能下腳的空間還不到半個腳掌大,上山一趟要耗費兩三個小時。由於藤梯長期風吹雨淋,朽得很快,摔下去輕則斷手斷腳,重則一命嗚呼。

  17歲的某色拉作是某色達體最疼愛的女兒,11歲之前都與課堂無緣。山上沒有學校,下山的路又太危險,直到長高、長壯一些後,家人才放心讓她下山上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