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http://www.CRNTT.com   2020-08-05 17:48:36


 
  輿論不要把矛頭針對這篇作文的寫作者,一個十七八歲的高考考生。我們在少年時代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階段。但是,這篇作文獲得了滿分審定,經過了輿論的放大,進而可能引發的示範效應,值得思考和處理。語文教育應當導向“好文字”,從個體的角度說,好的文字表達能力讓人一生受益;從更大的角度說,無數個體的母語表達力將構成一個民族的文化藝術面貌,是其精神之所在。

  王鼎鈞在他的回憶錄四部曲之一《昨天的雲》裡寫過一位老師對他寫作的影響。那位老師強調文筆簡潔,提倡質樸、反對矯飾、重視內容。他告誡學生要警惕文藝流行病,白話文學的根源不在書本裡,而在生活中,在大衆每天說的話裡。要走出去看,走出去聽,在天地間找文章。王鼎鈞有一次在作文裡寫道:“時間的列車,載著離愁別緒,越過驚蟄,越過春分,來到叫做清明的一站”,老師未加改動,也未加圈點,但在發作文本時淡淡地說:“這是花腔,不如老老實實地說清明到了。”另一次,王鼎鈞又寫:“金風玉露的中秋已過,天高氣爽的重陽未至”,老師毫不留情地改成四個字:今年八月。

  王鼎鈞後來成為一代文人。他幸而遇上了好老師,在潛移默化中理解何為文字之美。希望所有的孩子們,也能在語文教育中被真正的好文字熏陶滋養,學會用平易的文字表達深思,用克制的文字表達深情。(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言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