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看待“茅台院士”風波
http://www.CRNTT.com   2021-02-22 19:16:47


 
  面對公衆質疑,科學界完全可以拿出處理科學問題時的耐心和細心,條分縷析地解決問題。如果被質疑者有足够的學術發表和科技發明,不妨大大方方公之於衆,消弭公衆誤解,還給相關人員一個公允的科學地位。推而廣之,院士遴選這樣的嚴肅事件,既然公衆關心,也的確涉及相當重要的公共資源,理應更好地回應公衆合理關切、直面輿論紛爭,并用公開、透明、可信服的流程,捍衛神聖榮譽的公信力。

  “茅台院士”爭議總會有個結果,這個結果應當是慎重的、認真的,是充分考量了各方合理訴求、捍衛了專業價值與公共利益的,而不是迫於輿論或哪一方面壓力的產物。更值得期待的是,這場風波,能促成科學共同體同公衆之間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溝通帶來理解,理解促進發展。公衆和科學界進一步的交流,也將加深彼此之間的信任,這既有利於科學家獲取公共資源,促進更多的科學投入;也有利於公衆培養更加深厚的科學素養,為全社會科學發展養育土壤。

  現代社會,任何專業共同體都無法脫離社會環境,都需要學習如何與公衆和諧相處。踏踏實實做事,拿出成績和貢獻,擺出事實和道理,而不是以專業壓人,才是專業群體解題“如何面對公衆輿論”的題中之意。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充分意識到了尊重科學的重要性,科學家、醫生這些專業群體在公共事務的決策中也得到了更大的話語權。鐘南山、張文宏等專業人士的聲音一再發揮“定海神針”作用,已經充分說明,只要拿得出過硬的成果、為人民群衆做出過重要貢獻,加上坦率、“說人話”的樸素溝通技能,群衆哪怕難以理解複雜的知識,總會願意相信專業人士的意見。

  說起茅台,大家時常笑稱其是“醬香型科技”,這是對國酒品牌的調侃,但也有對中國企業技術能力的憂心。這裡面可能有誤解和偏見的成分,但針對誤解和偏見,更好的態度是直面它們、改變它們,而不是熟視無睹繞道走。公衆對中國科學界成就常常聚焦在航天等“看得見”的“大”領域,對日常生活、日用工業品裡的科學與科技往往不甚了了,不知道後者同樣關乎國計民生、同樣可以很有含金量。從這個角度說,“茅台院士”風波也可以成為一次機遇——如果成果真的過硬,科學界不妨花點力氣,讓人們了解到大家日用行常之中,到底有多少了不起的科學成果。(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許遙)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