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遏制大數據“殺熟”,地方法規在行動
http://www.CRNTT.com   2021-06-09 18:36:41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不正當數據競爭日益增多,嚴重制約了數據市場的健康發展。”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探索數據立法,正是要通過法規制度建設,規範個人數據處理活動,強化對個人數據的保護,從而有效遏制個人數據侵權行為,切實維護個人數據主體的合法權益。”

裝上監管“安全閥”,做好大數據保護和合規使用

  不少業內專家表示,由於算法定價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價格違法行為的舉證難和價格歧視法律認定的模糊性等因素,被“殺熟”時消費者權益往往較難保障。

  中國裁判文書網的一則案例顯示,劉某通過某外賣平台下單配送費為4.1元,當日另一位新注册用戶購買同樣套餐且收貨地址一致,配送費卻為3.1元。劉某認為平台存在“殺熟”欺詐行為,要求賠償500元。平台則反駁稱,配送費在用餐高峰期動態調整。平台提供的後台日志顯示,兩位用戶的下單時間存在13分鐘差異。法院最終沒有支持劉某的訴求。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張志安說,大數據“殺熟”的監管難點在於平台掌握數據和算法規則,外部較難監管到位也難以建立開放的監督機制。

  劉俊海表示,深圳的特區立法具有“破冰”意義,在多地試點後,要逐步完善數據管理的頂層設計,明確數據權屬、推進數據確權、保護用戶權益。

  遏制大數據“負能”,平台自律監管也亟待加強。今年3月底,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等召開行政指導會,唯品會、京東、美團、攜程、滴滴出行等10家互聯網平台企業代表簽署承諾書,其中包括不使用數據優勢“殺熟”。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鐘雄表示,平台企業應提升平台內部營商環境,做好大數據保護和合規使用。

  “中國不同類型的互聯網平台,要注重滿足個性需求和保護用戶隱私的平衡,要持續改進、完善平台運行規則。”張志安說。(來源:新華社 記者:孫飛、印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