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小鵬汽車門店“偷臉”43萬張,出門真的要戴頭盔了?
http://www.CRNTT.com   2021-12-20 18:06:06


  你能想象,逛逛街、看看車,臉就被“偷”了嗎?

  據報道,日前,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被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處罰事由為,當事人購買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設備22台安裝在旗下門店,以此統計進店人數并分析男女比例、年齡等。據悉,今年1月至6月,共采集上傳人臉照片431623張。

  這麼龐大的數量,這個時間段,都是令人詫異的。要知道,今年的央視3.15晚會,剛曝光了多家知名品牌利用門店攝像頭收集人臉數據的違法行為,并且也點名了為商家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但是,這一現象并沒有隨著媒體的曝光而完全刹車,仍有企業在鋌而走險。

  更讓人無語的是,小鵬汽車回應稱,這是由於對相關法律條款不熟悉,誤采購并使用了違反相關法律條款的第三方供應商(悠洛客)的產品。同時強調,在3月18日上海市監局檢查之前,就通過內自查自糾工作主動撤下了所有的采集設備。

  然而,這一回應迅速遭到打臉:悠絡客正是此前被3.15晚會曝光的產品之一,彼時悠絡客還曾表示整改,可小鵬汽車的門店截至今年6月還在采集上傳人臉照片。在這種情況下,還強調是“誤操作”,顯然牽強,也與“自查自糾主動撤下”的說法存在矛盾。

  而且,這還不是第一家車企門店被爆出違規收集人臉信息。此前3.15晚會曝光的名單中,就有寶馬經銷商。從房地產售樓部,到汽車門店,違規收集人臉信息不再是個案,而是有成為一些企業依賴的“精准獲客”手段的趨勢,這無疑提醒消費者和監管部門,不可低估一些商家違規操作的慣性。

  至少,此次小鵬汽車被罰事件,又一次喚起公衆的某種擔心:類似的違規收集人臉信息的現象,到底還有多少?又還有多少商家在把消費者的“臉”當成予取予奪的資源?它們何以敢頂風作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