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極目新聞記者探訪漩渦裡的“毛媽媽” 家庭小作坊靠賣婆婆做的鹹菜起步
http://www.CRNTT.com   2022-04-28 19:07:15


 
  毛淑娟家門前的路口,竪著一塊“毛媽媽土特產”招牌,上面寫著“傳承農村美食,我們是了不起的農村人”。經營部進門處的簡介中寫道:“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擁有完整的產品生產、互聯網銷售、客服等體系,是一家具備優秀電商經營理念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毛媽媽采用傳統手藝加工生產13種具有鮮明忠縣特色的農副產品,通過電商銷售模式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毛淑娟家的經營部開辦了5個年頭,在當地小有名氣,王瓊的名字也曾見諸報端。

  2020年,《忠州日報》發表文章《“毛媽媽”的老味道這樣飄出了山》,對“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的發展情況進行報道。報道介紹,2017年事業起步階段,面臨招工難、缺少設備和生產場地等問題,王瓊和丈夫動腦筋逐一解決。缺人手,全家老少齊上陣,老人指導手藝,年輕人開設網店擴大銷路;缺設備,一家人大量收購老壇子,實惠又環保;缺生產場地,就把閑置房屋改造成生產車間;曾因天氣太熱出現爆瓶,夫妻倆不斷鑽研,改進技術。通過不斷發展,“毛媽媽”傳統產品2019年的年產量達30噸,年銷售10餘噸50餘萬元,利潤25萬餘元,其中電商上行銷售額35萬餘元。通過務工、收購農產品等方式,還帶動了20餘名貧困戶脫貧致富。

2萬元開始創業

  王瓊今年39歲。在回家和公婆、丈夫開作坊前,她做過加油工、幹洗店員、銷售員,還開過修腳店。毛淑娟評價她能吃苦、能幹、孝順。

  這些品質,或許與王瓊的經歷有關。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出生在忠縣隔壁的墊江縣,早年家中窮困,她14歲就外出打工。剛開始,她到重慶的加油站做加油員,月工資200元。有一次,她給一輛車加錯油品,賠了300元,算下來,這次打工3個月,她只掙了300元。

  “回家後,我最開始賣鹹菜,那是真的‘三無產品’。”王瓊打趣道。公公婆婆做的鹹菜十分好吃,每年要做上百斤。2016年,她偶然把家中鹹菜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很多好友表示要購買。當時她還在忠縣縣城開修腳店,於是順便在店裡賣鹹菜,12元一斤,每斤利潤三四元。丈夫晚上打工回來,也會騎著摩托車四處送鹹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