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賣熟肉遭10倍索賠”店家被野性消費,說明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2-04-28 19:11:24


  賣出150碗粉蒸肉、燒白(即扣肉)、風豆豉回鍋肉後,重慶的王女士被買家邵先生以“三無產品”索賠10倍并告上法庭,法院二審判決王女士退賠約5萬元。王女士表示難以接受。而邵先生卻認為王女士讓婆婆公開哭訴賣慘,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且鑒於王女士說他在“敲詐勒索”她,已起訴王女士誹謗。此事件,不僅在法律層面,也在情理層面展現了不同群體之間的意見衝突。

  買家和賣家雙方“刀劍”相對,網友也給出了自己的態度:4月23日,王女士告訴媒體記者,因為大量網友支持購買她家的食品表示支持,她的網店已被買空,只好暫時全部下架待補貨。由此,一幅“野性消費”圖展現在公衆眼前。這當然是對王女士一家予以同情和支持,更是對“熟肉索賠”一事中的某種職業打假走向表示不認可。這種情緒是非常特別的。

  邵先生是職業打假人不必多言,據報道,其曾組團索賠,重慶大渡口一家超市便遭到過其起訴。職業打假現象早已有之,也一直伴隨著爭議。不過,人們對於王海式的“啃骨頭”打假往往存有認可之意,但對於“欺弱”式打假卻非常反感。去年年底,發生在四川岳池縣的“網售自制香腸遭10倍索賠案”引發輿論喧嘩,當時很多網友也對故意買民俗產品尋找“打假商機”的打假行為表示不解和不屑。“熟肉索賠”事件中,認為邵先生這一索賠行為是欺弱的觀點,比比皆是。

  這一“傾向”當然面臨法理考量。在打假者一方,有法律判決支持的優勢。不過,既然王女士還准備申訴,此事的最終結果尚未可知。同時,此前的“網售自制香腸遭10倍索賠案”,法院駁回了打假人的10倍索賠請求,理由是被告出售的是散裝食品,而非預包裝食品,銷售散裝食品不需要在包裝上標明標注標簽。這也表明,同類風俗食品遭遇職業打假,情況不同結局可能也不同。如何更兼顧市場效率和食品安全監管,本身亦是重大命題。畢竟,此類事件背後,是一個廣闊的自制農產品市場。這個頗為粗放的市場需要更到位的監管,但也需要更溫情的呵護。

  筆者也經常網購腌臘農產品,并且總體上感受到這類產品的質樸本色。就社會心理而言,顯然,包括筆者在內的消費者希望此類風俗食品在生產銷售、品質把控上能够更優,畢竟此域也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但普遍不希望職業打假人把手過度延伸,對樸實的生產者進行苛責,對傳統的生產、包裝方式進行顯微鏡式的“糾錯”。

  在很多地方,自制農產品生產銷售帶給當地民衆以增收希望。動輒遭10倍索賠,對當事人來說是打擊,市場從業者也因此受到心理衝擊。打假并不是壞事,打假也為公共利益做出了貢獻,但超越現實階段的嚴苛要求,也會遭到“反噬”。總之,如果看不到、也不想看到自制食品賣家辛苦打拼的一番辛酸,那也別對輿論場的反對聲無動於衷。厚道點,也沒什麼不好。(來源:紅星新聞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伍裡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