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知名高校“去國際排名”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22-05-18 17:59:08


 
2 為何不再被推崇?依賴國際排名,惡果逐步顯現

  國際排名榜不再被推崇有跡可循。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規範社會組織發布大學排行榜”的建議,教育部就回應,社會組織發布大學排行榜存在不少弊端。在之後的公共討論中,也不難聽到類似的聲音或觀點。

  國際排名榜從被趨之若鶩到不再被推崇,何以發生?一方面,國際排名的評價標准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拿傳播較廣的幾大機構排名來說,QS世界大學排名中,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占比高達40%;軟科排名相對更注重學校教師的科研情況,如獲諾貝爾獎或菲爾茲獎等的教師數量;泰晤士排名的參考指標中,則教學、研究、論文引用三項權重最高,占比均為30%;USNews美國綜合大學排名的主要評估指標中,權重最高的是聲譽部分。這些差異直接導致一些高校往往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排名“戰績”進行宣傳,“不遺餘力”地揚長避短。

  同樣值得指出的是,國際排名存在一定的不客觀性。以上排行榜的制定,多是民間機構的行為,許多機構采取簡單的量化打分和小樣本調查方法,僅憑幾個少數指標對高校進行綜合排名,得出的結論很難客觀、真實反映高校實際情況。更為重要的,依賴國際排名的惡果已逐步顯現。

  國際排名的影響非常深遠。近的說,直接影響學生的報考、教師的招聘、畢業生的就業甚至是資源分配、社會影響力等方方面面。某種程度上講,排名決定了大學的“江湖地位”。如此邏輯下,一些高校圍繞排名開展工作就不難理解,更有甚者忘記了大學安身立命之本,傷害了大學的根基。尤其是近些年,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大學國際排名受到更多文化差異與意識形態差異方面的影響,很多與教育等無關的因素摻入其中,也直接影響了國際排名的可信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