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明年大選中國議題升溫 嚴詞厲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30 07:37:40  


希拉里表示,未來的總統必須率領美國應對各種挑戰,包括中國、印度的崛起,全球氣候暖化等。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外交政策將成為選戰的重要辯題,其中與中國有關的議題有可能升溫。

  《僑報》援引華府分析人士的話說,不管誰接替布希的總統大位,伊拉克、伊朗、朝鮮、中東問題都是繼任者必須直面的緊迫外交問題。任何候選人想登上總統寶座,都必須在這幾個熱點問題上拿出說服選民的策略來。

  俄亥俄衛斯理公會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希恩•凱說,外交政策通常不是選舉的主要議題,但外交議題在選戰中的份量會不斷增加。他說,聚焦伊拉克問題使美國人的視線從更廣泛的全球挑戰上轉移開來。

  如何與崛起的中國打交道被此間學者認為是美國外交政策未來必須直面的重要課題。而近在眼前的美中貿易不平衡、
人民幣匯率政策,以及最近的摧毀衛星試驗,使鼓吹遏制中國的人找到了對華政策的辯題。

  聲稱美國“已到選出女總統時候”的希拉里週末在紐約演講時表示,未來的總統必須率領美國應對各種挑戰,包括中國、印度的崛起,全球氣候暖化等。

  原麻州州長羅穆尼在其競選網站中提及來自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競爭。他說:“中國人重視家庭,受良好教育,勤勞,重視商業。我們必須做好準備能夠與他們競爭。”

  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鄧肯•亨特剛宣佈參加白宮寶座角逐,矛頭就直指中國。他指責中國的貿易和匯率政策;曾擔任上屆國會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主席的漢特還對中國軍力增長表關注。

  儘管亨特晉升最後角逐圈的可能性不大,但種種跡象顯示,明年的總統選戰,中國議題不會像2004年那般消停,可能會不時被角逐者拿出來說事。

  不過專家指出,選戰時的嚴辭厲色並不代表真正當選後的政策。1992年克林頓競選時,曾批評老布希對中國“過於溺愛”,而且對中國也多有指責之詞,但最後是克林頓批准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地位,而且提出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現任總統布希上任伊始,中國人曾擔心外交政策轉向“新保守主義”的美國會與中國為敵,但事實是,布希政府後來提出中國“利益相關者”論,布希總統也成為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和對話最多的總統。

  說歸說,做歸做。美國媒體認為,拉攏選民不能不投其所好,但入主白宮後,就必須以國家利益為依歸。恐怕沒有哪個美國總統會真的認為,與中國對抗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