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暢飲減稅紅酒,勿忘未雨綢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4 09:38:47  


  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港人“恭喜發財”之聲未過,轉眼又快到一年一度財政預算案發表的日子;這個預算案,特區政府肯定已經“發財”,但廣大市民又是否能發財?或者可以發多少財?一切都有待下周三“財神爺”唐英年在立法會上作出宣布。

  過去,每當財政預算案發表前夕,各方例必都會就加稅加費等問題作出一些猜測或提出各種主張,意見通常都會比較紛紜;但今年預算案發表前夕,各方意見卻是出奇的“統一”,而且氣氛出奇的愉快,各階層市民都在等著聽好消息、等著政府減稅減費!

  社論指出,這種“萬眾一心等減稅”局面的出現,當然是一件好事;如果不是經濟強勁復甦發展,政府庫房“豬籠入水”,市民又焉敢有此“非份之想”?

  據一些經濟機構最新的評估,去年,政府在賣地、補地價、物業及股票交易印花稅、外匯基金投資回報等項的收入均大幅增加,財政盈餘有可能達到或超過三百億,遠比去年預算案估計的五十六億為高。在此巨額盈餘下,市民期待減稅費、要求減稅費,豈止不“非份”,簡直就是一個合理要求。

  而近日傳出消息,下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最少會在多個方面作出寬減,包括豁免兩個季度的差餉、擴闊薪俸稅稅階和調整邊際稅率、增設新生嬰兒免稅額以及大幅降低紅酒啤酒的稅率等。如果這些“賽前貼士”有七、八分準繩,“稅民”已皆大歡喜“收貨”了。

  另一方面,據透露,財爺在認同“還富於民”理念的同時,堅持只作“一次性”的寬減,而不會對稅制作出“傷筋動骨”的重大調整。此說如果屬實,是非常重要及值得支持的。

  社論認為,必須看到,儘管本港去年的財政收入出現如此可觀的盈餘,但決不是從此就可安坐金山銀山之上,財源自會滾滾而來。事實是本港稅制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政府財政收入可以隨著經濟環境的轉變而出現極大的波幅。就以構成去年“水浸”庫房的幾大項來說,賣地收入自九七至去年出現過最高三百五十億、最低五十億的六倍波幅,物業及股票印花稅收入也出現過最高一百八十億、最低七十億的大幅上落,同樣,個人薪俸稅和公司利得稅的收入也如“過山車”般上上落落,落差隨時達到四、五成甚至接近一倍。

  而相對稅收的不穩定,另一端,本港人口老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到二○三○年,本港人口中每四個就有一個年在六十五歲以上,他們不會再納稅,但需要大量的醫療和福利照顧。

  因此,眼前面對一個將有巨額盈餘的財政預算案,是市民高興、政府也高興、甚至中央也會感到欣慰;但是,在一片“唱好”聲中,決不可以忘記基本法第一○七條量入為出、收支平衡、支出增長須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的規定,更不可以忘記未雨綢繆、積穀防饑的古訓。香港經濟和社會正處於再上一個新台階的發展關鍵時期,各項建設、措施在在需財。下周暢飲便宜紅酒的同時,決不可高興過了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