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網上政治不斷升溫,電子民主須落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8 12:24:13  


  中評社香港3月8日電/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政治景象照例熱鬧不凡。媒體報道充溢各種熱點,如同公共議題的年度展示與集中消費。依循慣例,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總理將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提問。雖然離這天為時尚早,但各界已經甚為矚目,網絡也早已開通“我有問題問總理”的專欄,截至3月3日,這一專欄已吸引12萬中國網民競相提問。有報道稱,網上政治正在升溫,網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民眾“參政議政”的途徑之一。

  社論說,以網絡為平臺的政治活動不僅於此。近年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通過“開博”、“網聊”,以及電子郵箱等方式聯繫公眾,收集民意,已經屢見不鮮,去年兩會還有人建議總理開設博客,接受公眾訪問。基於網絡技術的便利,越來越多的公眾寄望新的政治溝通方式能從此誕生,甚至有人預測,電子民主的時代已經到來。網絡也確實在改變傳統的政治互動形式,在越南,總理阮晉勇一月前首開網絡聊天先河,網友提出了2萬多個問題,涉及懲治腐敗、扶貧等國計民生方面。在其他發達民主國家,政治家通過網絡與選民溝通互動,也已司空見慣。

  社論認為,新技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善現今的政治互動局面,並沒有輕易樂觀的答案。但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參政博客”、“議政郵箱”,兩會時節固然訪客絡繹,過後卻多數偃旗息鼓,門可羅雀。網絡只是嵌入在現行體制內的技術工具,並不必然帶來民主參與和政治進步,也不會自動改善現行政治的溝通難點。從這點上講,要有現實的政治參與制度銜接,網上政治才能從虛擬空間接地,成為現實政治的補強途徑。事實上,已經有人呼籲,要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網絡聯繫方式制度化,從而更好地聯繫選民,接訪公眾。但目前,公開各級人大代表與選民的聯繫方式依然沒有制度規定,政協委員與民眾的聯繫渠道,亦取決於自身公開意願。就此而言,且不說網上政治,即使現實中的政治參與,也亟待改善。

  “我有問題問總理”在短時間內收集如此之多的公眾提問,要讓總理逐一答復顯然並無可能。這些井噴似的公眾提問,積澱了相當的議政熱情與參政努力,其所表明的,是基層公眾湧動的政治能量,以及制度表達渠道不足的公眾反應。網絡時代的開啟,電子民主的期待,展現的是公眾新的政治理想,尤其是對單向的政治宣講與政治服從的改善期望。不過,現實的狀況表明,這種單向的政治溝通方式,在網絡時代發生了倒置,卻沒有真正改變。過去從上而下的政治命令,變成了今日從下往上的民意表達,從前靜默的是公眾,如今靜默的是政府,真正有效的民主溝通和政治互動,始終因為身份缺席而落空。不難看到,儘管網絡議政喧嘩熱烈,所指涉的政治改進卻相當有限,不僅政府官員傾聽網絡民意缺乏誠意,代議政治下的民意代表,亦因種種原因而對網絡民意的關注流於形式,所謂電子民主所企盼的政治互動,遲遲未能出現。

  社論指出,另一方面,網絡議政已經使公眾意見得到了凝聚和顯化,曾經靜默且彼此隔閡的公眾聲音,開始在社會空間中彙集和展示。儘管目前並沒有可靠的制度渠道,向政治決策層及時導入這些網絡民意,但這種非同以往的意見彙聚和表達方式,正在強化公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傳遞對於封閉政治的焦慮,使得要求現實政治作出回應的想法,變得更加強烈。就此而言,不斷升溫的網上政治,不僅使新的政治互動的出現變得焦灼急迫,更深遠的意義,則是向現實政治生出召喚,要求接納和回應電子民主的現實內涵。時勢之變,不妨靜觀。 


    相關專題: 十屆五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