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必須解決四大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1 09:42:07  


斯蒂格利茨在貴州以《政府為什麼干預經濟》為題發表演講。新華社圖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斯蒂格利茨10日在貴陽市演講時指出,過去3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顯著成功,但如今各種矛盾暴露,中國必須選擇經濟增長的新模型,應重點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 

  據新華社報道,斯蒂格利茨表示,目前中國城鄉之間不平衡、區域之間不平衡;環境問題日益暴露;創新力量不足及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是必須盡快改變的,GDP增長不應是經濟建設的唯一目標,關鍵要看經濟增長是否使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政府制定的‘十一五”發展規劃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政府正在著力解決這些問題,並建立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斯蒂格利茨說,中國正在推進的和諧社會建設就是要強調和改善社會之間不同群體的利益平衡;中國更為廣泛的金融體制正在產生,這種體制能夠提供更多的消費基礎;中國在技術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學會了如何學習,並創造了自己的創新體制。 

  斯蒂格利茨說,雖然中國的高儲蓄率是令全世界都很羨慕的,但目前中國首先仍要解決高儲蓄低消費的問題,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點,一是政府要使過度軟弱的社會保險網盡快強硬起來,二是改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

  斯蒂格利茨提出,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雖然出口使中國積累了足夠的儲備,並能預防國際市場的波動,但市場會飽和。 

  “舊的體制就像一個賣主借貸,把物品賣給工業國,而事實上又把錢借給他們來購買我們的物品,問題在於國內有這麼多需求的時候,為什麼要借錢給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去讓他們消費到他們不能承受的水平?”

  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要推進國內消費和投資,降低過度儲蓄,首先政府必須要使目前過度軟弱的社會保險網強硬起來。 

  他說,目前中國在教育和衛生方面的投入少於世界上許多國家,甚至一些中低收入國家,特別是中國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一直很低。此外,中國還要不斷改進金融機構服務,這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需繼續加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