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文:陳明進擲地有聲 是上上品檢察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3 21:13:30  


陳明進是陳長文眼中上上品檢察官。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法學教授陳長文的文章說,從許永欽、陳瑞仁、侯寬仁、陳聰明到陳明進,把這五個名字連在一起時,會在我們心中浮起什麼圖象呢?很特別的,我看到一個巨大的籠中籠。這籠中籠象徵著僵固的檢察文化,第一層內籠是檢察官甘為統治者工具的慣性,第二層外籠則是檢察官居守匠氣,遠離人民情感褊狹釋法的慣性。

  而檢察官們棲身在這個巨大的籠中籠裡,有的心甘情願地受囚於籠中籠;有的以飛出了第一層內籠而沾沾得意;有的則窮心致力想要飛出這籠中籠。從這些檢察官的身上,我隱隱看到一個歷史的過程、時代的潮向,一個檢察官對抗威權、自我覺醒的獨立過程。而前文提及的五個檢察官,則恰恰標誌著不同的階段。

  先說許永欽,他是一個站在內籠裡面的檢察官,因緣際會地來到了內籠的門口。他羈押了、起訴了趙建銘,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是沒有抗拒權貴,但輿論認為他的起訴避重就輕、切割不全而嚴加責備。從許的角度言,他會覺得自己的腳向內籠的籠門外伸了一下,表現了對權貴的反抗,就這點來說,他已是歷史第一人。但對社會而言,他的腳伸出了內籠的門外,但身體終究仍停在內籠之中,於是他受到強烈的責難。

  然而,因為許永欽受到了空前的責難,卻意外地營造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氛圍。沸騰的民意,成為檢察官最大的支柱,陳瑞仁便在民意氣氛中,起訴了總統夫人,成為第一位飛出內籠的檢察官。雖然他的起訴中仍有許多令人詬病的地方,例如:創造了法令未規定的陳總統國務機要費半數不需檢據的說法,但社會仍只當他留了一根羽毛在內籠裡,對他的肯定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侯寬仁起訴馬英九投下了另一顆震撼彈。閱畢侯寬仁的起訴書,對相信馬英九的人來說,會懷疑這是“藍綠平衡”的政治思考結果,認為他不但沒有飛出內籠,甚且成為內籠的打手,為執政者服務;但對不相信馬英九的人來說,他敢於打擊政治明星,代表他有勇氣,很明顯的,他衝出了內籠。

  要“找出”起訴馬英九的理由並不難,只要檢察官一路以最嚴格的心證嚴審查馬英九即可,侯寬仁顯然是採用了一系列的“嚴格心證”,於是作出了起訴馬英九的判斷。並不能就此以“政治陰謀論”評價侯寬仁,可是我們卻又無法認同這個不近情理、失諸苛酷的起訴書。

  正當我們陷入這樣矛盾心情,從陳明進的法律意見中,我恍然大悟,原來,拘限檢察官的不只是政治內籠,還有褊狹釋法的法匠外籠。

  在陳明進的精細論法鋪陳中,除了看到對特別費迥異於侯寬仁的解釋觀點,更重要也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看到了法律人身上所難得的自省與強烈的、不鄉愿的批判精神。

  “司法者應站在歷史的高點來觀察特別費的性質?還是該匠氣十足如堆積木般將‘法律概念’堆砌起來?”;“本案的問題焦點不僅是在‘用法’,更重要是在‘認事’”;“應很‘概念法學’地用幾張語焉不詳的函文,即判斷被告首長有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務的貪汙犯意?還是應該從社會學及自然法的觀察,作出合乎社會理性及法律情感的判斷?”這些摘自於陳明進的法律見解,字字鏗鏘、擲地有聲。

  而在這四位檢察官之外,我要特別提及檢察總長陳聰明。行止曖昧、充滿爭議的陳聰明,代表的正是對檢察官獨立提升過程的逆流,不能建立令他去職的機制,這些好不容易開展的檢察獨立的進程,將會受到莫大阻礙。

  最後,我想到一年多前在檢察官協會演講時,提出了何謂“上上品檢察官”的一些想法。所謂上上品檢察官,指的是不徇私情,卻擁有宏觀關心的檢察官:其一,執法時當有超脫機械詮法的宏觀敏感力,要能符合人民情感;其二,要有不護同道、敢言不鄉愿的正義勇氣。

  從陳明進的法律意見中,我看到一位不甘於棲身政治內籠,更勇於掙脫法匠外籠的檢察官,他標誌著檢察獨立奮進過程的新階段,也示範了一個上上品檢察官的應有的態度與智慧。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