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南北不同調 台灣政局添變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4 10:22:30  


  中評社香港3月14日電/自馬英九因“特別費案”遭高檢起訴以來,針對島內皆有犯案嫌疑的衆多行政官員,檢方究竟會採取甚麼樣的後續動作,一直備受輿論關注。 

  三月十二日,經台南地檢署偵結,許添財及許陽明特別費“不需發票”的一半,均獲不起訴處分;理由之一是檢察官認定其為“實質薪資補貼”。至於“需發票”的另一半,許添財沒有問題,但許陽明有以非屬公務用途發票報銷的情形,遭起訴貪污罪。 

  社評說,這樣一個檢調結果,會使島內輿論炸出甚麼樣的喧嘩,是完全可以想見的。南檢承辦檢察官陳明進在起訴書中放話:“對本件高度政治性的法律案件,司法者應站在歷史的高點來觀察特別費性質?還是匠氣十足、如堆積木般將法律概念堆砌起來?”兩個提問簡直就像兩記清亮的耳光,狠狠摑在陳瑞仁和侯寬仁兩位檢察官的臉上。 

  所有的政治風暴,都有一個風眼般的策源地,但是要想尋找特別費案的始肇原因,恐怕會是一段過於漫長的旅程。至少可以追溯到威權統治時期的貪腐傳統,直到民進黨實現政黨輪替,全面接收並發揚黑金文化,一花開兩葉,一脈相承。 

  總之,從威權到民主,在這樣一個大時代的轉型背景之下,無論是當權的,還是造反的,為了徇一己之私,在民主政治建設奠基的時候,究竟在地下室裡偸偸埋了多少定時炸彈,恐怕已無從統計。 

  社評指出,這樣的炸彈,每爆一個,就會給台灣的民主當代史增添一個笑料。亞洲四小龍,各有自己的民主發展之路,為何偏偏台灣走得如此崎嶇,如此不堪?一個地緣狹窄的小島,兩大族群空前對立的悲情歷史,足以把一些黑白分明的是非原則問題,變成剪不斷、理還亂的歌德巴赫猜想。 

  總得有一個人出來撥亂反正,這個人很可能是馬英九。這種盼望來自他與周邊環境如此不相協調的書生氣質,來自於他沐雨櫛風時絕不徇私背理的法律人特質。可惜這樣一個人竟然忽略了深埋在自己辦公桌下的炸彈,就在引信已經點燃之際,尙在顧盼自雄。一個想用法律匡扶天下的人卻被法律絆了一個大跟頭。 

  然而,禍福相倚的道理並不僅僅停留在《道德經》的字面上,台灣這座小島近年來的沉浮跌宕,絕不下於一隻老莊股的K線圖。特別費案的後續進展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八大選的啟動工作。南檢與高檢在辦案標準上的歧見,早現端倪。 

  社評說,特別費案偵辦之初,當時的檢察總長吳英昭就曾召集二審檢察長討論,希望能訂出一個標準,但滑稽的是吳英昭自己也被吿發,檢察長為了避嫌,最後不了了之,所以才出現了南北不同調的情形。 

  南檢偵辦這起特別費案,認定貪污與否的關鍵,在於需檢具單據的半數費用有無確實提報,至於不需發票的另一半,檢方認定是“首長實質薪資補貼”。而相同的情況下,北檢侯寬仁卻以“連續使用詐術”為由,控吿了馬英九。 

  至於侯寬仁的辯白是:馬英九每月的特別費進入戶頭後,不管怎麼花就是沒有花完,因此檢方認定剩下的錢就是貪污所得;但許添財每月四萬四千元入戶頭,付出去的錢超過這個數字,檢察官認定屬於公務支出,因此不起訴。 

  社評表示,在此,不想再對檢察官們有過多微詞。司法獨立是民主政治和公平社會的基礎。但是,台灣的民主之路,在行政、司法、軍事方面的漏洞之多,已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了。台灣高檢對馬英九的起訴目前尙未損及馬英九的個人威望。 

  但是,隨着他的辭職卻使國民黨的內部鬥爭趨於複雜化和尖銳化。而有關南檢特別費案偵辦結果的爭議已經將一把高高的鍘刀懸在民進黨四大天王的腦袋上。 

  無論對他們起訴還是不起訴,這個議題都會被拿出來反覆操弄,直至發炎潰爛。於是被起訴的馬英九頭上再次罩上一層更為奪目的廉潔光環,民進黨的巨頭們卻會背負着他們的案底而難逃千夫所指。 

  社評認為,“高檢”承辦此案,以“不問本案的政治性”自我標榜,但特別費案終究還是深深地捲入和影響了台灣的政治走向,其直接後果就是,同樣背負原罪的民進黨候選人將可能無法再像以前那樣隨意地操縱族群議題了。“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越來越多的力量正在這場較量中推波助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