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殲10與美制F16綜合性能對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6 10:51:23  


殲10戰機採用三角翼+前置鴨翼佈局,兼顧了各種性能需要,發展潛力巨大,也說明了殲10完全是一種創新設計的飛機,而非因襲F-16的設計風格。
  殲10是我國最新研製的三代輕型戰鬥機,從起飛重量、技術水準作戰任務等各方面看,和F—16戰鬥機都較接近。在殲-10的研製過程中,也是以F-16為主要的比較對象。在殲一10歷經20年完成研製並公開亮相之後,廣大朋友十分關注殲一10與F一16的比較。本文屬於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殲一10的設計適應新時代需要

  一架飛機的性能,首先來自於它的起飛重量和推重比。起飛重量決定了飛機執行任務的能力,例如載彈量和航程。推重比反映了飛機的用途和技術水準,運輸機的推重比一般較低,殲擊轟炸機居中,戰鬥機較高。而在戰鬥機中,第一代噴氣戰鬥機的推重比約為0.5~0.6,第二代約為0.7.0.8,第三代約為0.9~1.2。官方介紹殲一10為第三代戰鬥機,因此推重比應為第三代標準。

  殲一10採用了全動近耦鴨翼+大後掠角三角翼的氣動佈局,這是八十年代以後的設計中採用的典型氣動佈局。採用這樣的氣動佈局,和八十年代對戰鬥機空戰性能提出的要求是分不開的。在六十年代以前.戰鬥機一直往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升限發展,這主要是為了滿足截擊性能的需求,尤其是截擊高空高速的戰略轟炸機和偵察機。隨著核大戰逐漸由現實威脅轉化為潛在威脅,單純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戰鬥機在常規戰爭中暴露出嚴重缺點,主要是機動性較差。基於越戰的經驗教訓.新研製的戰鬥機開始追求高機動性。在當時,主要強調穩定盤旋性能和爬升性能,以適應當時“咬尾”方式的空戰。但是隨著空對空導彈技術的進步。八十年代以後,空戰性能對飛機機動性提出了兩個新的要求。

  第一,在近距空戰中,大離軸角的近距空對空導彈使飛機只需要概率瞄準目標即可發射,瞬間盤旋角速度和敏捷性成為空戰中更重要的因素。

  第二,在超視距空戰中,飛得快、飛得高的戰鬥機發射的中距空對空導彈具有射程上的優勢,因此戰鬥機應該追求馬赫數2.0和升限20000米的性能優勢。

  基於上述兩點需求,戰鬥機應當採用低翼載荷、大後掠角的機翼設計,例如大後掠角三角翼。很多高速戰鬥機都採用了類似的機翼,如米格一21、殲一8和“幻影”2000。這種機翼在超音速條件下阻力比較小,但是亞音速和跨音速條件下升阻特性較差,飛機的機動性比較差。“幻影”2000採用的無尾佈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機動性的不足。但也因為沒有平尾,飛機雖然飛得快,但是超音速機動性卻比較差,不如殲一8II戰鬥機,不符合超視距空戰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