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是否就應開建航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0 17:41:36  


中國海軍未來航母想像圖。
  主持人:全球的華人您好,歡迎收看《一虎一席談》,時間點回到過去,在1870年代的時候,咱們中國的朝廷進行了一場非常激烈的PK大戰,當時參加的沒有一般老百姓都是文武官員,在這裏頭最激烈兩名PK大賽的主角一個是主張路權為先的左中堂,一個是主張海權為重的李鴻章。

  當時這場PK大賽戰的是你死我活,彼此互不相讓。但是沒想到在130多年之後的今天,另一場類似的PK大賽也登場了。這次PK大賽的導火線就來自中國官方有透露這樣的消息,中國其實已經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艦了。但是現在我們要繼續問了,如果有了這樣的能力之後,現在21世紀的今天在中國正在創造和平崛起的時代,該不該是不是把握機會來建造航空母艦,這個航空母艦對中國的國力,對中國在世界崛起又扮演什麼樣的重要角色?
  
  21世紀新的一場PK大賽馬上開始,熱烈掌聲歡迎兩位嘉賓之前,非常有趣的是這兩位嘉賓是來自于過去同樣一個單位,但是今天他們兩個要“勢強之爭”,他們兩個分別都是來自於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

  主持人:兩位請坐,老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還是跟以前一如既往,堅持要造。
  
  宋曉軍:對,堅持要造,而且馬上造。
  
  主持人:你比他的立場要推進。
  
  宋曉軍:對。
  
  主持人:你一來贊成特別多,你看你後面,你為什麼要強調馬上造,你是故意吸引大家注意?
  
  宋曉軍:不是。因為實際上我們原來的海軍司令員的後來當了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將軍,在80年代就提到過關於造航母的計畫。他說“七五”預言,“八五”上專案,這是他回憶錄出版公開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可是當時由於很多的原因沒有造,從他提出來的這個角度上來說,當時恢復軍工產業,軍工產業破敗不堪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覺得現在造有點晚了,我同意剛才在場上提出時不我待,這個話很准。
  
  主持人:時不我待,時機要好好把握了。王先生。
  
  王湘穗:我覺得航母今天92歲了,它老了,它仍然很厲害,而且它已經擁有過50年的輝煌歷史,但是在今天的技術條件下,它已經老了,我們應該尋求一條超越它的路。
  
  主持人:超越它的路,不應該再走這個老路,因為這個老路不用再走了,不適合中國的發展,想聽聽旁邊的老將軍他的說法。
  
  徐光裕:現在要搞的就是21世紀必將流行現在的航母應該先搞,什麼時候上船臺,我講要選一個好時機,但是要積極的研發,然後考慮第二步,這個基礎上搞一個更好平臺,比如我設想平臺上面全都是無人駕駛飛機,沒有飛行員的,甚至可以往水底下潛,可以沉到水底去。
  
  主持人:你走新路,並沒有走老路,而且他們是用舊時的觀念來看航空母艦。
  
  徐光裕:對。
  
  宋曉軍:我補充一點,剛才徐將軍講的美國的最新的一代航母,CVN21上面已經展示過了無人駕駛飛機,在美國海軍已經展示了。
  
  主持人:美國人做的,中國人也可以做。
  
  宋曉軍:我還要說,十年以後,按照中國目前的GDP發展是超過日本,這是沒有問題的,我說的GDP總量,那也就是說中國是老二。現在的中國,我可以給你舉一個例子,1981年到2006年,中國的外貿增長了多少倍,333倍,我們想得到嗎?沒有想得到。現在海上跑的一半船都是給中國運礦石的,我們1979年的鋼產量只有2300萬噸,現在的鋼產量多少,實際生產能力5億噸。所有的這些鐵礦石要不要從南美運過來,這些航線誰保護?包括石油,所有的這些東西,航線就要亟待十年以後,我們去把它保護起來。

  主持人:兩位認為他講的是實情嗎?
  
  滕建群:剛才宋先生提了80年代的時候。但是當時樂觀背景是80年代,今天再看這戰爭形態,比如說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多國部隊用了多少導彈,第二場戰爭科索沃戰爭,打了多少導彈,那麼在這之前80年代有沒有這麼大量的用導彈作戰。說明一個什麼問題?我非常同意王老師的意見,現在我們應該超越這一個階段,而不應該還回到80年代那種停留在那種思想上,因為整個基礎都變了,包括它的技術都變了。

  王湘穗:就像剛才徐將軍說到的航母只不過是一個軍艦而已,現在已經是通過資訊技術,整合成一個作戰體系,那麼航母只是這個作戰體系裏的一員,它可能可以被替代,可以被更廉價的同樣有效的,因此達到一種更加經濟的目的的這麼一種武器所替代。這個我覺得是應該做一些這方面的嘗試,而不見得一定要把航母絕對化,認為美國有,或者其他國家有,因此我們也要有,這在發展上叫尾隨式發展,別人有,我也有,別人往前走多少,我也繼續跟著走。
  
  主持人:尾隨式好聽一點,就是跟屁蟲式的的方法。
  
  王湘穗:我們覺得應該找一種超越式。
  
  主持人:超越式的,不要用尾隨式的,你們兩個都計算的時候都講到經濟,一般老百姓聽不懂,現在航空母艦好多種講法一艘好幾十億,四十幾億,講法不同,剛才說有更經濟的說你心裏盤算嗎?如果要建造一個航空母艦,你的估算是花多少錢?
  
  王湘穗:按照最近的一艘45億美元,然後按照它的艦載機,加上航母編隊的戰鬥群的配屬艦隻,全壽命成本,有幾種估計,300億到400億美元左右。
  
  主持人:300億到400億美元左右,每一個階段不同。但是按照你剛剛透露的第一個數字,45億美元,有人曾經這樣算過,如果45億美元,拿中國的GDP來算,國民生產總值來算,每一個國民負擔大概是50塊人民幣左右吧。
  
  王湘穗:用GDP算跟航母的直接影響不是很聯繫,可以軍費,最近公佈的軍費是今年450億。如果把它分為三部分,因為人員費、裝備費、訓練維持費,裝備費這一塊大概才1000多萬,如果按照拿來做航母的話,特別是用它來維持的話,這樣可能在它的資源上投資過於重了,這樣的話,有一個機會成本的觀點,如果把機會給他,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就少了。
  
  主持人:對,現在中國要做很多事情,將軍補充。
  
  徐光裕:關於經濟費用問題,我也有一個看法,首先第一我們國家的軍費目前是低水準,不能完全用我們現在2007年的450億的水準來衡量搞航母的問題,我的看法是應該以兩位數增長10%的增長率一直維持到2010年到2015年之間。
 主持人:補充說明一下,剛才的意思是從2010年到2015年整個軍事支出的成長費應該是兩位元數字來成長?
  
  徐光裕:應該是保持10%的數字成長。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國家的軍費,我個人計算過,大概到2012年,就是2014年的話,我們的軍費應該是一千個億,美元。是非常正常的,不值得大驚小怪,就是和國民經濟的GDP,仍然在2%一下。
主持人:好,你的假設前提希望一直到2014年當中數位是兩位元數位的成長,現在的爭議不管增長如何,這筆錢分配的比例是不是用在這個航空母艦上?
  
  王湘穗:我這裏拿了一個資料,比如說這個是美軍正在研究的一個叫海象飛艇,算了一下是這樣,15艘海象飛艇,30年,跟航母的大概週期一樣,110億美元,每一艘海象飛艇每年的維持費是兩千萬美元,航母是相對是十億美元,相差是50倍不是一個量級的。可是這個海象可以載重500噸,巡航可以兩萬公里,可以巡航七天到十天時間,也可以前沿存在,也可以威懾,也可以成為空中打擊平臺,很大程度上起到航母的作用,可是它要廉價得多,這是一個例子。
  
  主持人:一樣是多功能的。
  
  宋曉軍:首先要糾正一個數字。現在比較新的在朝鮮半島做演習的美國裏根號航空母艦,造價是50億美元,2005年的量,然後人員費用50億美元,維持費45億美元,維修改裝費25億美元,170億美元,170億美元分在45年當中。45年當中,45億個維持費,也就是一年一億美元維持費,這是美國大兵要吃的很好、喝的很好,成本比我們高得多的情況下。這是第一。

  美國現在也就是2005年8月份下水的CVN21,它是建造所有的費用下來,由於它的技術更新,人員減少了一千多人,它整個全壽命費用下來是130億,它反而節省了,因為它不用了蒸汽彈射器,用了電磁彈射器,全建的網路化,人員減少了一千多人,因為美國的人頭費是非常貴的。所以說它的維持費用,我這個是最新的,按照最新的計算標準來說。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便是我們是450億,一年450億的軍費開始,現在養一條航母,給我一條來養都沒有問題,而且不止養一條,養三條沒有問題。
  
  主持人:聽聽現場嘉賓如何回應,這邊兩位兩派,同樣你是用什麼看待航空母艦,一個是嶄新的眼光,一個是把你的眼光投注在航空母艦之外的別的選擇。請,熱烈掌聲歡迎他。

  觀眾:很不容易啊。我是支持現在發展立刻建造航母的。簡單說一下,剛才那位老師說了,我們建航母,說航母已經很老了,那麼我問,美國人,飛機的生日要比航母還要靠前,美國人的飛機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隱形飛機,給我解釋,美國人為什麼在現在沒有人能夠威脅到美國本土的情況下,還要再發展新一代飛機。
主持人:誰來解釋。
  
  觀眾:我的反方。
  
  滕建群:這個問題我想是一個我們應該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個問題,飛機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上。
  
  王湘穗:飛機是1903年,然後航母的第一次從軍艦上起飛的飛機是1910年,只晚了七年時間。這七年到現在也已經90多年了,那麼它開始了以後,它開啟了一個航母時代,它淘汰了戰略艦,就是把大炮巨艦時代給淘汰了,可是現在它又面臨著當時的戰略艦的危機,為什麼?你可以看一看戰時,不論是珊瑚海海戰還是中土島海戰都有一個戰爭,誰先發現,誰就在海空遠端作戰中間就佔有優勢,而現在在天機資源的背景下,一個龐大的航母編隊是沒法遁形的。再加上遠端精確或者不那麼精確的打擊,因為航母是一個具有面那麼大目標的點目標因此它是非常脆弱的。
  
  主持人:怎麼樣沒話說了,航空航太大學的戰略研究所主任不是白當的。觀眾:我覺得我們不要陷入技術層面的細節的爭執,在一些細節。
  
  王湘穗:我希望你談一談戰略。
  
  觀眾:這位先生可以待會給我們進行詳細的解釋。我發表一下我的意見,我代表私下的朋友談到,中國要建航母到了這麼一個時期,一定要有這種東西。
  
  剛才徐將軍說了,我們不考慮日本,不考慮美國,對,我們完全不考慮,就從我們自身角度來說,我們必須要有這個東西。
  
  王湘穗:問一句,要航母幹什麼?
  
  主持人:不要找人代答,你答。
  
  王湘穗:我想問你一句,中國需要幹什麼?
  
  觀眾:我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然後到研發,後來的坦克,你告訴我,中國建立之後,我們還有有必要發展新一代的火炮和坦克嗎?
  
  主持人:還沒有回答他的問題,正面回答一下問題,到底建航空母艦幹什麼?還是直接講請別人來支援你?
  
  觀眾:軍事的角度,這位朋友比我更專業。個人的觀點,我們有必要航母保衛它對我們所有的軍隊有很強烈的信心,那麼從實戰角度來出發,它應該會逐步的提升整個不光是海軍還是空軍,應該有一個聯合行動的能力,這需要時間逐步的培養。
  
  王湘穗:我來幫你回答。
  
  主持人:你不適合扮演他的角色,你適合扮演我的角色,主持人就是善於發問,避開問題。
  
  王湘穗:美國軍隊給航母有4個任務,一個是奪取制空權,海上制空權,還有封鎖航路,掩護登陸,這些你想一想,能夠不能夠用其他的武器平臺來取代,這樣的話,就會心平氣和一點,就會發現航母不是一個絕對的平臺,是不是應該找到一種相對廉價、同時它的生命週期會更長一點的武器平臺,在一個更好的武器體系中間發揮作用,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
  
  主持人:等一下,剛剛有一位女士一直舉反對,戴黑色衣服第三排,聽聽看你的意見。
  
  觀眾:我覺得如果建造航母的話,就是會引發,因為大家都知道蝴蝶效應,就是在環境上面影響是很大的,如果真的建造航母的話,它的影響不單單是一個國家的問題,它會引發新的,別的國家會比較敏感,然後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樣的話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導致全民的經濟陷入危機和不安當中。
  
  主持人:全球的人民,你的聯想力非常快。
  
  觀眾:我們不應該用依靠軍事的強勢來做一種維持世界和平。
  
  主持人:你的口音是不是香港來的?
  
  觀眾:我是廣東的。
  
  宋曉軍:我告訴你,八國聯軍當中現在四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在2005年都在造新的航母,而且廣東當年也是受害者,你忘了鴉片戰爭是怎麼回事。(來源: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