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中國崛起 稱需轉變對華“整體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4 09:15:22  


美國前軍政要員認爲,美國需要新的對華“整體戰略”。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曾與中國有過交往的美國前軍政要員--美國前貿易代表卡拉·希爾斯和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總司令丹尼斯·布萊爾--在處理美中關係有深刻體會。日前,他們聯合撰寫題為《與全新的中國接觸》的文章,在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發。

  文章指出,在與中國打交道時,美國最好是以信心、而不是恐慌來處理兩國關係,同時要制定自信的計劃,養成合作的習慣,減少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猜疑。文章摘錄如下:

  美中關係將構建全球21世紀的未來。美國在應對國際公共政策的核心挑戰時,如果有中國的建設性參與,那就再好不過了。然而,在這個美中關係顯現重大機遇的時刻,在背後支撐美中保持35年接觸的共識正在逐漸減退。

  16個月以前,我們把隸屬外交學會的一個研究小組召集在一起,討論中國崛起的影響。隨後的結論是:美國需要採納一個在廣泛和重視程度上都遠遠超過目前水準的戰略(這是個整體戰略),以此來儘量擴展與中國的合作領域,減少發生衝突的可能。

  這個整體戰略包含三個方面:加深與中國的接觸,尤其是在安全、法治等方面;讓中國更徹底地融入國際社會,以此來更好地處理環保、能源安全和公共衛生等問題;通過增強美國的全球經濟競爭力、繼續推進軍事現代化以及加強與盟國和安全夥伴的關係,來制衡中國日益增強的力量。

  這些措施並不是要遏制中國,而是為了應對中國的發展所必然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對於一個大國的崛起,其他國家很少能做到應付自如。因此,對於中國的崛起,不光是美國和其他國家,還有中國自己,都需要採納明智的政策。

  與中國接觸是個重大成就,它給兩國帶來了更多的繁榮,促進了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發展。經過接觸,中美關係已經從以對抗為特色變成了以合作為常態。

  基於這些事實,我們的結論是:針對中國帶來的擔憂,美國採取行動時,最好是以信心、而不是恐慌來處理兩國關係,同時要制定自信的計劃,養成合作的習慣,減少長期以來的猜疑。華盛頓還需要整頓內部事務,抑制赤字開支、促進儲蓄、大力投資教育和技術,以確保未來的經濟競爭力。

  雖說對於中國的未來存在的不確定因素,美國要採取審慎措施,然而,美國的正確策略是設法讓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這種積極的態度——而不是遏制的企圖——才是美國按照國際規範,影響中國的關注和行動的最好政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