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棠:回歸十年 港漸懂善用一國兩制優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2 11:30:32  


鄭耀棠說,在回歸初期,香港未能善用“一國兩制”的優勢。中新社圖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香港回歸十週年,證明了‘一國兩制’有很強的生命力,可以克服各種激流險灘、驚濤駭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回顧回歸十年經歷認為,香港面對很多難題,但藉著“一國兩制”成功實施,都一一化解了。

  鄭耀棠一直積極從事各種公共事務,多年來擔任工聯會主席一職,現時他也是香港回歸各界慶典籌備委員會召集人,過去幾年的回歸大巡遊和大型慶祝活動,他都成功將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喜氣洋洋,憑藉的是多年來深入民心的形象和號召力,加上一顆熱忱的愛國心。

  鄭耀棠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指出,當中國宣佈要收回香港主權,儘管香港人有很強的國家觀念,也富有民族感情,普遍支援回歸,但由於經過百多年殖民統治,對回歸也有憂慮。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經過十年實踐,釋除了港人的疑慮。

  鄭耀棠指出,回歸後中央政府相信港人,給予香港很高的自治權,對香港特區內部事務從未作出干預,但一九九八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令香港經濟一落千丈,加上禽流感、沙士等疫情爆發,香港特區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而中央在關鍵時刻,及時出手,給予支援。

  “回歸初期,香港仍然未善用‘一國兩制’的優勢,港英政府年代採取和內地隔離的政策,回歸後仍未有打破。”鄭耀棠指出,香港和內地在初期仍存在很大鴻溝,直至近年來,內地對香港實施個人遊、CEPA等政策,香港和內地才加速了融合的進程。

  鄭耀棠透露,當年香港內部經濟不景,他首先向全國人大提出開放內地個人遊,當時得到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和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支援。個人遊實施後,香港整個經濟活力也被激活,他認為,在香港經濟一體化下,香港未來仍要加強和內地的互動,全方位進行交流。

  鄭耀棠植根于勞工階層,長期為低下階層爭取權益,對事關民生的問題反應敏銳。

  “現時很多港人都選擇在內地居住,生兒育女,為什麼不可以在內地興建公屋,為這些基層市民提供住屋津貼?為什麼不將學校延伸至內地,以免港人子女每天匆匆忙忙過關上學?”鄭耀棠認為,政府應改變以往“隔離”的思維,政策制定要有更廣闊的視野。

  鄭耀棠認為,兩地通婚將來會越來越多,制度和習慣也會產生變化,很多新來港人士生活緊張,也沒有福利,醫療、住居等成本都增加,導致很多家庭糾紛,所以政府政策也要作出調整,而工聯會在二零零四年也開始在內地設立辦事處,支援這類家庭。

  面對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鄭耀棠指出,雖然香港相對北京、上海等內地城市仍有很大優勢,但他認為香港要向國際級城市進發,仍要自強不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