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媒體:馬謝對決,華盛頓站哪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7 09:52:14  


馬、謝對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潛在影響躍升為在美國的臺灣專家的討論焦點。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美國《華盛頓觀察》週刊發表長篇分析文章指出,過去一周來,臺灣島內的政治變化頗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繼國民黨正式提名前主席馬英九為2008“總統”候選人後,在5月5日舉行的民進党黨員初選中,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以跌破眾人眼鏡之勢拿下44.7%的投票黨員的支持,大勝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的33.4%。兩天內,民進黨內的其他三大“天王”紛紛舉起白旗,聯手“拱謝”在2008挑戰“總統”大位;一周後,蘇貞昌閃電辭職,內閣跟著“大換血”,由曾擔任過“行政院長”的前民進党主席張俊雄“回鍋”,擔負起組織“選舉內閣”的要角,為謝長廷在2008邁向“總統”寶座鋪路。 

  臺灣政壇的這一番峰迴路轉,也盡收華盛頓官學各界人士的眼底。藍、綠兩陣營的大選主角既然都已登上舞臺,臺灣正式進入“後陳水扁時代”,華盛頓是如何看待馬英九和謝長廷這兩位資歷豐富卻又大相徑庭的政治人物,他們對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潛在影響躍升為在美國的臺灣專家的討論焦點。 

  “華盛頓希望臺灣下任‘總統’是個溫和派,這早就是‘公開的秘密’。與其他的民進黨候選人相較,謝長廷無疑符合這個條件,”密蘇裏州立大學(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亞洲政治學教授鄧尼斯•希奇(Dennis Hickey)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表示道。希奇進一步說,華盛頓的期待主要是在與陳水扁周旋多年後學到了教訓:“對布什政府和美國政府內其他行政機關--尤其是國務院--來說,陳是個十分令人失望的領導人(major disappointment)。即便是美國國會親台的議員,對於他不斷拋出的一連串‘驚喜’--大部分被華盛頓解釋為為了鞏固島內政治支持所做的努力--也逐漸感到不悅,因為這些作為對西太平洋的和平和安全帶來不穩定。” 

  基於政治中立的立場,美國政府雖然不會在臺面上做出支持任何一位候選人的表態動作,但私底下卻是喜惡立見。任教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長期觀察臺灣政治的何嘉耀博士就認為,不論是謝長廷還是馬英九,都不會在兩岸政策上做出重大改變,但是對華盛頓來說,美國政府可能比較願意同馬英九打交道。 

  “馬在美國受過教育,在擔任臺北市長期間政策也比較一致,還曾訪問華盛頓多次。相較之下,我不認為華盛頓同謝長廷--即便他在擔任高雄市長時--有建立任何溝通管道。”何嘉耀在接受《華盛頓觀察》週刊專訪時說道,“華盛頓可能更有信心馬英九(出任總統後)不會給美國帶來‘驚喜’,而謝長廷就相對顯得充滿了不確定性(uncertainty)。” 
 
  遭“扁”牽連,“蘇”不得不“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