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沁生:中國軍隊大踏步走向國際舞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7 15:48:02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沁生。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學習時報》刊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沁生,題為“中國的軍事外交”的文章說,“軍隊現代化和軍事互信”,這個命題很有新意,也很有深意。在我看來,軍隊現代化和軍事互信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軍隊現代化在增強國家軍事實力的同時,可能會引來別國的猜疑、憂慮,甚至招致一些別有用心的無端攻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軍事互信;另一方面,軍隊的現代化也包括國防觀念、軍事政策的現代化,人類軍事文明的進步,將給各國之間的軍事互信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一支奉行防禦性軍事戰略、以維護和平為目的、實行開放合作的現代化軍隊,更有理由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以更加開闊的胸襟接納世界,自立、自強、自信有利於互信、互諒、互利。軍事外交是一個國家展示軍隊形象、宣傳軍事政策的視窗,也是增進各國和平共處、合作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中國軍隊堅定不移地貫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積極發展全方位的對外軍事關係

  中國軍隊始終堅持聽党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歷來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國家的政策為政策。軍事外交是國家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決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政治外交大局。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關係,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軍隊堅定不移地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這一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保障國家發展利益;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以資訊化為主要標誌的軍隊品質建設;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安全環境。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形勢的變化,中國對國防政策不斷注入新鮮內容,進行新的表述,但“防禦性”的實質和內核始終沒有改變。
  中國毫不隱瞞地向世界宣示建設強大現代化國防的方針和決心,同時,我們也坦誠地告訴世界,中國軍隊現代化永遠都是防禦性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統一的需要,是開放合作的。我們更加注重以行動和事實證明,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是中國防衛作戰能力的提高,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中國推進軍隊現代化建設不是搞軍備競賽,也不會威脅任何人。

  中國軍事外交認真貫徹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積極開展對外軍事交流,不斷拓展對外軍事關係,深化對外軍事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軍事外交格局。迄今為止,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建立了軍事關係,在107個國家設立了武官處,有85個國家在中國設立武官處。可以說,開放、務實、活躍的中國軍事外交展示了中國軍隊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良好形象,架設了與世界各國軍隊加強交流、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橋樑。卓有成效的軍事外交為世界各國多側面、多層面地瞭解中國、理解中國、信任中國敞開了一扇寬闊的大門。

  二、中國軍隊致力於增進與各國的軍事互信,努力推進構建和諧世界、和諧地區

  構建和諧世界是胡錦濤主席和中國政府首先宣導並躬行實踐的國際政治理念。中國認為,世界各國在安全領域加深互信,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國際安全環境,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基本內容。營造長期和諧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是中國制定對外政策的基本著眼點和努力方向,也是中國軍事外交的歷史使命。

  中國軍隊積極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主動、務實地提高國防透明度,努力營造互信協作的輿論環境。自1995年首次發表軍控與裁軍白皮書後,到2006年,中國先後發表五版國防白皮書,及時、客觀地反映國際安全形勢的新變化、國防政策的新內容、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發展,中國國防政策和戰略意圖展示得越來越清晰。國際社會對此給予積極評價。中國軍隊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形成了陸、海、空軍種齊全、諸兵種兼顧、指揮與技術相結合的開放體系,大大提高了軍事訓練領域的開放程度。自2000年以來,我們先後5次邀請外國軍事觀察員或駐華武官,觀摩我軍舉行的軍事演習,主要包括摩步旅對野戰陣地防禦之敵進攻戰鬥對抗演習、裝甲旅進攻訓練演習、裝甲師實兵對抗演習、海軍陸戰隊兩栖作戰實兵實彈演習、加強機械化步兵師山地進攻演習等多種類型的演習。在熱忱歡迎外國軍隊“走進來”的同時,中國軍隊還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出去”。2001年以來,我軍先後9次派員觀摩外軍軍事演習,我軍到境外與外軍聯合軍演的次數不斷增加,合作國家數目不斷增多,地域分佈不斷擴展。今後,我們將繼續與外軍開展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的軍事交流,為營造和諧穩定的安全環境做出新的貢獻。

  在重視營造互信協作的氛圍的同時,為進一步加強溝通、消釋疑慮、增進互信,中國軍隊更加積極地開展雙邊防務磋商,更加廣泛地參與多邊安全對話,為加強軍事互信提供了有效的機制保障。截至目前,中國軍隊在與美國、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國家建立防務安全磋商機制的基礎上,逐步拓展到巴基斯坦、蒙古、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乃至相距遙遠的南非、義大利等國家,開展“面對面”的防務交流和對話,疏通拓寬了軍事互信的管道。在防務磋商和安全對話中,中國軍隊將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妥善處理周邊安全熱點敏感問題,努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促進了與大國間的軍事關係,深化了同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軍事關係,對加強互信、推動合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國軍隊加強與各國軍隊的互利合作,共同應對日益多樣化的安全挑戰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與國的聯繫日趨緊密,相互依存不斷加深,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世界應對各種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任務更加艱巨,更加需要各國軍隊攜起手來,超越狹獈的民族和國家利益,共同肩負起人類面臨的歷史使命。 

  反對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面臨的長期、複雜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通過防務與軍事領域的合作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好途徑、好方式。近年來,我們與有關國家軍隊在反恐領域多次舉行了聯合軍演,探索雙邊和多邊聯合反恐的新方法。2002年以來,我軍先後與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舉行了雙邊和多邊的反恐演習,與巴基斯坦、印度、泰國等周邊國家舉行了雙邊陸上演習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與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國軍隊舉行了海上搜救演習等等。這些演習不僅增強了參演各方的合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有力地震懾了國際恐怖主義勢力,推動了國際反恐事業向前發展。

  洪水、地震、海嘯、颶風、傳染性疾病等災害頻繁發生,給受災國政府和人民帶來嚴重威脅,這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共同挑戰。抵禦自然災害,參加國際災難救援,是人類安全發展、和諧共存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國軍隊的通行做法。中國軍隊在堅決完成國家和人民賦予的搶險救災任務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災難救援行動,履行了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有力地幫助了受災國人民重建家園。近5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10次對14個受災國(主要有2004年年底遭受印度洋海嘯襲擊的印尼、斯里蘭卡、泰國、馬爾代夫、肯雅和索馬里,2005年9月遭受颶風襲擊的美國和10月遭受地震的巴基斯坦,以及2006年5月遭受地震的印尼等)實施了緊急救災援助。這些國際救援行動,體現了中國政府和軍隊參與國際災難救援的真誠意願和付出的切實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揚。

  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是新世紀新階段中國軍隊的重要歷史使命。中國軍隊積極參加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自1990年以來,先後向聯合國的15個任務區派出近6000名官兵。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派出的維和軍事人員最多。在派出的包括參謀軍官、軍事觀察員,工兵、運輸和醫療分隊等在內的維和軍事人員中,中國軍隊先後有8名官兵在執行任務中犧牲,數十人受傷,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了自己生命和鮮血,無愧於作為負責任大國軍隊的優秀軍人。

  四、中國軍隊大踏步走向國際舞臺,積極展現正義威武、和平文明、開放開拓的現代化軍隊形象

  歷史和現實的經驗表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是開放的崛起,封閉只會導致衰落;一支現代化的軍隊,不應該是一支停滯不前、故步自封的軍隊,而應該是一支與時俱進、開放開拓的軍隊。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基本目標追求的中國軍隊,當然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走向國際社會這個廣闊舞臺。

  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是為了更快地站到世界的前沿。當前,世界上各主要國家都在加緊軍隊現代化建設。我軍為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潮流,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快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各項建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發展,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排在世界100位以後,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項建設發展很迅速,但由於現代化基礎薄弱、起點低,仍還處在機械化尚未完成、資訊化剛剛起步的發展階段,現代化水準與世界軍事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要真正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更需與世界各國軍隊廣泛交流,學習借鑒其有益經驗。

  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是為了更好地得到世界的理解。交流有助於加深理解,理解有利於深化交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軍事外交順應時代潮流,更加活躍、務實,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相繼組織了一系列具有戰略影響的軍事外交活動。如,與俄羅斯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宣導並舉辦東盟地區論壇安全政策會議,舉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分別與美、英、法、澳等西方國家及巴基斯坦、印度、泰國等周邊國家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組織外軍觀察員觀摩我軍大規模軍事演習,組織以安全合作為主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防務研討班和中法高級軍官研修班,舉辦非洲高中級軍官研討班等等。這些活動在中國軍隊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透過這些活動,世界看到了一支開放合作的中國軍隊,看到了一支友好可信的中國軍隊。

  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是為了更有效地維護世界的和平。維護和平的手段絕不只局限於“硬實力”的使用,人類的政治智慧和戰略藝術更多地體現在“軟實力”的運用。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和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對中國軍隊走向世界和中國軍事外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了有效地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更加需要向世界展示一支正義威武、和平文明、開放開拓的現代化軍隊,並以一種值得信賴的“橄欖枝”形象,為世界帶來祥和與安寧。為此,中國軍隊將進一步改善和發展與發達國家的軍事關係,求同存異,擴大共識;進一步加強睦鄰友好,把與周邊國家的軍事交流與合作推向新水準;進一步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軍隊的傳統友好關係,增進相互團結與合作;進一步參與多邊安全對話與合作、軍控與裁軍、國際維和及救援行動;進一步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和地區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使命艱巨,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推進安全互信任重道遠。未來,中國軍隊將一如既往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與世界各國軍隊的互信與合作,發展全方位的對外軍事關係。可以相信,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軍隊的持續發展,中國的軍事外交將有更多的新內容、新亮點、新成果,必將為構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發揮更大的作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