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進化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8 10:16:30  


“9.11”是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恐怖主義就像一個毒瘤,在人類的肌體上不停地擴散。政治家們採取了各種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方法,但每消滅一處病灶,它便又侵入另一個健康的城市。在紐約之後,巴厘島、馬德里、莫斯科、倫敦、開羅、耶路撒冷都留下恐怖分子的遺跡,這個毒瘤肆無忌憚地在全世界蔓延。 

  慶倖的是,迄今為止,恐怖分子們未能再重演像“9•11”那樣的特大恐怖襲擊事件。原因有很多:國際部隊搗毀了“基地”在阿富汗的老巢;大量金錢的投入加大了各國安檢和預防的力度;各國間展開了廣泛的反恐情報合作,使得恐怖分子們很難有機會將他們的想法變為現實。但唯一不可能的就是,恐怖分子們在5年的反恐戰爭打擊下變得軟弱了、式微了。剛剛挫敗的英國炸機陰謀再次證實恐怖分子不僅沒有退縮,反而變得更加的兇殘,這一次他們準備劫持的是12架飛機。 

  “9•11”的那批恐怖分子被反恐專家稱為“聖戰者”。他們大多是家境良好的阿拉伯人,受過高等教育,已步入中年,為人溫文爾雅,處事圓滑馴良,幾乎是穆斯林中產階級的典型代表。但在馬德里“3•11”之後,情報機關發現他們鎖定的目標發生了變化。原來的“聖戰者”們已經老去,出生在歐洲的穆斯林後裔成為恐怖分子的新一代中堅力量。他們家境一般,熟悉西方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對自己阿拉伯文明的精髓卻知之甚少。但同他們的前輩一樣,對恐怖襲擊這樣的犯罪行為他們相當熟稔,其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有前科的犯罪分子。 

  這些人沒有父輩那樣堅強的信念,也沒有耐心去為了所謂的“聖戰”目標忍辱負重。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就是一種破壞,破壞他們認為不公平的制度,破壞已經成為主流的上一輩人對他們的壓制,即使他們自己並不知道如何建設一個新社會。對於他們來說,恐怖襲擊造成的破壞本身就是最大的樂趣,他們完全是為恐怖而恐怖。新一代的恐怖分子也不願與老一輩們保持聯繫,很少從“基地”獲得支持,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動,這也使他們的活動充滿了偶然和不可預知性。無組織、無紀律,但卻富有更加高超的想像力,更加無所顧忌的殘忍和狡猾,這是新一代恐怖分子的特徵。 

  “9•11”被美國人宣稱為異族對西方文明的一次入侵,但之後接連發生的馬德里、倫敦爆炸案則宣告了西方文明自己製造出來的新一代恐怖分子的誕生。在英文中他們被稱為“homegrown terrorists”,即“家鄉恐怖分子”。不過,筆者更願意用國際關係領域裏的“無政府恐怖主義者”這個詞來描繪這些恐怖分子,或者說他們是“個人恐怖主義者”。這些人沒有原教旨主義那樣綱領性的政治目標,主宰他們行為的只是仇恨和對這個世界的絕望。 

  在8月31日鹽湖城的反恐演講中,布什稱恐怖主義是“法西斯、納粹以及歷史上其它極權主義的繼承”,這並非危言聳聽。作為西方文明渣滓的法西斯主義會在這些年輕人身上找到重新生根發芽的土壤,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極端主義混合在一起,很可能培育出一種令世人無法抵抗的惡性意識形態。這種含混不清的意識形態最大的特點是,它永遠不會滿足,而是隨著現實的發展不斷擴展自己的目標,如果它無法用和平手段實現自己對世界的絕對統治,這種欲罷不能的衝動就會讓它產生這樣的想法,讓所有的人,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都和自己一樣下地獄。在這一點上,它和歷史上最大的自我殉道者希特勒確實有一定的共同之處。 

  在新出臺的美國國家反恐戰略報告中,白宮也決定“針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威脅改進戰略”,將反恐定義為一場民主和極權的新正邪大戰。這種新的戰爭描述方式,按白宮的說法,是為了更加清楚地界定“驅使許多恐怖組織採取行動的那種意識形態”,說明“美國已經找到了終極目標,並將槍口對準了他們”;但在外界看來,它除了為戰爭的合理性和長期性塗脂抹粉外,也預示著一場更大的戰爭準備已經開始。至於這場布什所謂的“與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的世紀大決戰”能否為民主贏得像戰勝德國法西斯主義和蘇聯極權主義一樣的戰績和讚譽,現在還難有定論。但筆者寧願相信,恐怖主義是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怪物,只要產生它的基因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它的進化就永遠不會停止,它的威脅也無法阻止。 

  當旅客登機安檢時要脫掉鞋子,母親要親口喝一口奶瓶裏的液體以證明這不是炸藥,當64%的美國人已做好了再一次遭受恐怖襲擊的準備,當我們每天看到的新聞裏都充斥著類似的細節時,反恐,已不僅僅是國際關係,而且也成了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它已進入我們的生活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也許就是5年反恐戰爭收穫的唯一結果。(來源: 南風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