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會議五年來關注九大議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9 16:32:19  


十六大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已召開48次會議,關注九大議題。(資料相)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新華網引述半月談報道,早在2002年11月16日,中共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政治局全體成員莊嚴承諾,努力把新一屆政治局建設成為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繼往開來、開拓奮進的堅強領導集體。 

  報道說,中共十六大以來,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會議目前已召開了48次,研究部署了一系列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議題。在迎接中共的十七大召開之際,回顧這48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務實、為民的執政風格。

  議題一:用科學發展觀為經濟形勢把脈,為宏觀調控導航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執政理念上的一大創新和貢獻。最近幾年,每一次以分析經濟形勢為主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會強調: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經濟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半月談記者注意到,僅2004年一年就有3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分析經濟形勢,研究經濟政策。4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針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造成煤電油運供應趨緊,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堅決遏制某些行業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準擴張。當年7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清醒地認識到,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有所緩解,但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宏觀調控處在關鍵時刻。而12月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又對下一年的經濟工作提前謀劃: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嚴把土地、信貸閘門,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同樣,中央政治局開會在討論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十一五"規劃等重大問題時,也都要求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根紅線。

  議題二:構建和諧社會,探索13億人和諧之路

  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如何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2006年7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10月召開十六屆六中全會,主要議程是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又召開會議,專題討論擬提請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的文件《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強調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包括半月談在內的不少部門組織的專題調查結果顯示,收入差距拉大是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大不和諧音。2006年5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有針對性地提出,要積極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分配關係,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議題三:連續4年專題開會部署反腐倡廉

  在2003年到2006年4年間,中央政治局每年都至少有一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而且,主題在不斷深化,體系日臻完備,凸顯以下三大亮點:

  一是讓黨內監督硬起來。2003年12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了兩部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稿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修訂稿。2006年8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則進一步要求,自覺執行《關於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

  二是狠剎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2005年12月2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以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大專項治理力度。第二年,全國範圍內集中開展了商業賄賂專項治理行動,初步遏制了商業賄賂現象在我國一些行業和領域滋生蔓延的態勢。

  三是更加注重從源頭上構建防治腐敗體系。2003年12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次年12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真審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

  議題四:讓新農村建設惠及9億農民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4年鎖定"三農"問題。2005年12月2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十一五"時期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

  新農村建設,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2004年3月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大減免農業稅的力度,把對糧食主產區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兌現到戶,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格制度,確保種糧農民增加收入。

  在經濟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2004年5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健全村務公開制度、規範民主決策機制、強化村務管理的監督制約機制,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議題五:讓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真正成為群眾滿意工程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我們黨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黨內集中教育活動。2004年10月2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2005年1月開始,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中央政治局常委帶頭參加,對推動全黨搞好先進性教育活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4月1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中央政治局常委參加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民主生活會情況的通報。在民主生活會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總結經驗,搜尋不足,推心置腹,坦誠相見,取得了相互勉勵、共同提高的效果。 

  2006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總結指出,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基本實現了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目標。

  議題六:謀求區域協調發展,力求 "四大雁陣"比翼奮飛

  當前中國經濟地理版圖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已由傳統的沿海、內地兩大塊,細化為東、中、西、東北四大政策區域。2003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問題。2006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又提出,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的區位、資源、產業、人才等綜合優勢,進一步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西部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西部大開發必須把發展作為解決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2005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大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工作的力度,著力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年8月26日,在西藏自治區成立40週年之際,中央政治局又召開會議,強調要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把體現農牧民利益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使他們充分享受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

  議題七:推進各項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提供強大動力

  要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任務,必須進一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2003年8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召開十六屆三中全會,通盤設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這次三中全會精神的引領下,各地放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金融是市場經濟的血液。2007年1月2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推動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優化金融結構,完善城鄉、地區金融佈局,深化各類金融企業改革,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

  文化體制改革也提上了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議事日程。2005年11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議題八: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實踐證明,通過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可以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鞏固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共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2004年2月23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討論修改政協章程部分內容,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新要求。2005年1月2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又討論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送審稿)》,該稿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徵求了各有關方面和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

  2006年1月25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提出,必須大力加強人民政協工作,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人民政協的領導,支援人民政協依照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議題九: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面對世界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的新形勢,黨中央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2005年6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制訂並實施本世紀第一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進行了研究部署。會議提出,今後15年,我國科技工作要大力加強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創新,努力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 

  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則是第一資源。2003年5月23日、11月24日召開的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

  除了以上九大議題外,48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的議題,還廣泛涉及青少年體育、網路文化、北京奧運會、公共衛生、發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人口和計劃生育等。這些議題無不昭示出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宗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