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美雙贏 才是貿易的最高境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30 11:17:18  


  中評社香港5月30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已落下帷幕。儘管雙方都高度評價此次會談,但也都理智地認爲,期待一兩次會談解决雙邊經貿中存在的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也不可能期待一方全面接受對方的所有要求。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再三强調的,中美經貿關係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關係之一,對抗絲毫無助于問題的解决,施壓只能使問題複雜化。解决中美經貿問題需要理性,需要雙方更大的智慧、膽識和遠見。 

  文章指出,中美經貿摩擦由來已久。當前,由于美國處于新的政治格局和“政治周期”,中美經貿關係再度步入多事之秋。美國國會部分强硬派議員提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議案,欲對中國采取徵收所謂懲罰性關稅等貿易保護和制裁措施。

  美國部分國會議員將人民幣匯率指責爲中美貿易失衡和美國國內部分産業崗位流失的“罪魁禍首”,主張中國大幅度提高匯率。且不說此舉將對中國經濟産生怎樣不利的影響,它能否起到緩解乃至消除中美經貿失衡的作用,也是令人質疑的。與白宮相比,國會議員更多代表著各自選區的選民利益,往往受限于局部利益,而不能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考量和把握中美經貿關係。

  文章分析,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結構調整、産業轉移是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將紡織品等産業轉移到中國,不過是數十年來世界範圍內産業結構調整的延續。這些産業之所以轉移到中國,幷不是緣于中國的匯率優勢,而是因爲中國有大量優秀而廉價的勞動力。這是中國在世界經濟産業鏈中的比較優勢所决定的。換句話說,即使人民幣升值,這些産業也不會重新流回美國等發達國家。因此,美國解决貿易失衡和崗位流失的關鍵在其國內。美國如摒弃冷戰思維和“中國威脅論”,解除對華高科技出口的限制,用足美國對外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必然對增加對華出口大有裨益。同時,美國也應采取措施,幫助部分工人應對産業調整的挑戰。

  跨國公司是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據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銀行統計,以歐美爲主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占了中國2006年出口産品的58%。如果把這一部分扣除,中國的貿易順差將大幅减少。對此,中國貿易官員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貿易順差留給了中國,巨額利潤却流向了美國。美國才是中美經貿關係中真正的大贏家。

  文章最後指出,中美互爲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平等互利的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基礎。經貿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已有的中美溝通渠道和談判來解决。如果動輒揮動大棒,打起貿易戰,受損害的將是兩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這一雙輸乃至全輸的結果,是任何國家都不願看到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