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馬英九的英語比台語好”眼裡沒台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7 09:04:51  


  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英文講太好也有錯?全台的英文老師大概都不會同意,萬千望子成龍的父母也必然反對。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不過,台灣的政治,自有它獨特的邏輯與是非。

  最近中南部盛傳一則耳語:“馬英九的英語比台語好”,連日來成了政壇熱門話題之一。當然,馬英九是美國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英語的確呱呱叫,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專訪時,可以不需翻譯侃侃而談,確實挺能在國際露臉的。不過,畢竟英語是外國人講的話,而台語是台灣本土的語言,有些人於是指責馬英九英語說得比台語好,顯然眼裡沒有台灣。

  社論說,從論述的表面邏輯看,似乎如果英語太好,甚至好到超越了台語,就足以構成一種對台灣的背叛。在全球化的時代,這種邏輯實在有點不知今夕何夕。要面對當前的國際競爭,語文能力及國際視野,已經是每個人必要的生存條件。何況外語彷彿一扇窗,學會一種語言,這扇窗就開了,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天地,掌握更多的發展機會。全世界有多少父母努力栽培小孩學習英語,就是希望他們不被時代淘汰,陳水扁女兒陳幸妤購買價值不菲的兒童英語教材時,想必也是基於同樣的心情。
所以,重點不在英語太好,而在於台語不夠好,英語好只是用來作個對比,強化諷刺挖苦的效果,分外凸顯出馬英九台語講得不流利罷了。即使馬英九英語講得不怎麼樣,也不見得就不會被修理,因為坦白說,他的台語的確不甚流利。雖說在台灣住了幾十年,但一來,外省籍的馬英九不是以台語為母語;二來,從求學、就業到從政,他長期處於國語的環境,比較缺乏學習和使用的機會。講台語時的結巴與生硬腔調,和講英語時的標準流利,落差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社論指出,對馬英九講台語的質疑,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本省籍民眾對以往本土語文遭到打壓的積怨。畢竟從台灣外面來了一批人,占據統治機器,以另外一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台語淪為次等語言,不但被限制使用,還常遭訕笑醜化,這對本省族群的自尊心造成了深刻久遠的傷害。而外來的這群人,在台灣居住,接受台灣的餵養,有些卻毫無興趣學習本土語言,甚至完全聽不懂也無所謂,也讓若干本省籍民眾覺得遭到輕視。

  因此,指控馬英九英語講得比台語好,是再次描繪出一個對本土文化傲慢的外來族群刻板形象,也宣洩了一些鬱積的委屈與憎恨。這樣的事會有人做,是因為台灣社會有些積怨還沒有化解,需要加工製造出一個新的敵人,讓自己可以繼續自憐,也讓憤怒有個發洩的對象。即使他本人並不是白色恐怖的劊子手,也不能避免要繼承若干外來政權的宿業;他不要都不行,因為人家會硬扣到他頭上。

  社論認為,其實,就算馬英九台語講得流利,也不見得就能免於類似的指責。重點不在於台語好不好,而在於台語不是他的母語。講得更白一點,對馬英九台語能力的批評,真正的核心訊息,就是他是外省人,不是本省人。今天如果是一個本省籍、從小在美國生長的人,也許一樣英語說得比台語好,但恐怕就不會遭到類似的質疑了,因為血統正確嘛。這和以前“土狗”與“貴賓狗”之爭,如出一轍。

  但還有一個面向值得注意。根據長久的經驗,台灣突然出現大量耳語時,通常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刻意散播。馬英九的省籍色彩再度成為箭靶,一方面是因為選戰愈近殺伐愈凶,二方面也可能因為最近他的兩岸策略出現了調整,不僅修改黨章強化“台灣為主”,也表示中共撤飛彈兩岸才能談,4日更對中共提出批判。這些動作都在對本土族群的心情作呼應,顯然是希望爭取本省族群,讓大家相信他也會捍衛台灣利益,不會胳膊往對岸彎。

  社論總結,當馬英九大秀台語,鐵馬穿梭鄉間,嚴詞指責中共,向本土族群表態交心時,為免票源被挖,相對陣營便隨即發出反擊,拿他的台語大作文章,用意在提醒民眾他還是個外省人,大家可不能忘了敵我之辨。由此看來,馬英九的策略調整似乎是正確的,唯其具有威脅性,才會招來攻擊。不過,馬英九似乎也不必急於反擊,因為反擊只會讓自己剛好落入指控者的對立面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