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策 謝長廷“進可攻、退可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7 11:27:51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面對敏感的兩岸問題,馬英九陸續端出具體政策,相較之下,謝長廷的主張卻顯得有些模糊,主要受制於陳水扁的“台灣主體意識論”和搖擺不定的態度,以及民進黨中央深綠激進的台獨色彩,雙重限縮了謝長廷的兩岸政策,也讓身陷憲法一中爭議的他更兩難。 

  為求2008年勝選,民進黨積極整合全黨資源,府院黨與謝長廷競選總部構成互為平行的輔選組織,雙向進行,一方面府院採溫和彈性的兩岸政策,陸客觀光、聖火來台等立場也配合選舉轉彎,呼應謝長廷的務實主張,加上和解共生理念,企圖拉攏中間選民。 

  另一方面,由基本教義派主導的黨中央,繼續高舉台獨旗幟,穩固深綠票倉。然而,這些看似一舉通吃深淺選票的助力,卻也是謝長廷在大陸政策上的阻力。 

  謝長廷屢次重申,台灣必須發展經濟,以“海洋國家”的精神向世界開放,揚棄只以大陸為唯一的投資策略,可藉由設立經貿特區的方式提供稅賦優惠,吸引台商回流,同時引進全世界的資金及人才;至於兩岸關係,他主張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決定,未來更應修改“憲法一中”條文。 

  藍軍則緊咬謝長廷對“憲法一中”前後說詞反覆,指謝2000年提出憲法一中時,還說廈門與高雄是“一國兩市”,擺明就走偏中間的兩岸路線,到了黨內初選遭深綠猛批後,卻又退縮,改口稱自己是要“修憲拿掉一中”。 

  馬英九以開放為核心的兩岸思維免不了遭轟“賣台”,然而,謝長廷卡在“既開放又獨派”的矛盾中進退維谷,傾向或否定一中都會讓他的政策相形詭譎。雖然綠營內部有人認為,謝長廷不把話說死也是一種政策,維持灰色地帶的好處就是“進可攻、退可守”;不過,確實也很可能被抨擊為“騙選票”。 

  讓謝長廷兩岸政策陷入困境的主因,就是陳水扁和游錫堃,雖然兩人都在輔選架構內擔任要角,卻可能幫倒忙,成為謝長廷的沉重包袱。 

  扁雖說不對謝下指導棋,但又強調民進黨不論誰執政,都要走“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路線,加上他對中國政策的態度搖擺,一下釋出善意,一會兒又偏激開砲,框住兩岸、外交與國家定位的內容,明顯跟謝長廷“台灣主體性、開放性並重”的務實開放主張扞格。 

  此外,黨中央擬以“正常國家決議文”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持續朝台獨邁進,雖然謝長廷已直言不利選舉,但不代表主導的游錫堃會因此煞車。如同前行政院長唐飛質疑,謝在基本教義派的桎梏下能大開大闔嗎?日前台商會長座談會也有與會者說,即使謝真心想改善兩岸關係,也要面對他所背負的民進黨黨綱和歷史。 

  在兩岸政策上,謝長廷先釋出“尊扁主導權”的訊息,實際上不可能完全配合扁意,絕對想展現新共主的風格,只不過,他必須仰賴民進黨的系統和資源,能否擺脫遙控、走出自己的路,顯然還有疑慮;或許,這也是他至今未能提出具體兩岸作為,仍遊走曖昧邊緣的原因。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