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真實的台灣”?楊渡:政治操弄本土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2 10:53:06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本名楊炤濃的本土作家楊渡,在替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新書“原鄉精神”寫了一篇長達41頁的序文,懇切提出他所認為的“本土”,以及“真實的台灣”。楊渡認為,時下台灣爭論的本土認同,其實是本土的政治操弄意涵,成了“統、獨”這個主軸的變形。 

  他認為,台灣的政治切割師,動輒在可以下刀處切來切去,廉價的製造議題而 來消費人們的對立激情,他們則可藉此而收割政治果實,無論“本土、非本土”、“愛台、賣台”、“本土、外來”,都是“統、獨”這個主軸的變形;其至連“北部、南部”也是其中一種變形。 

  東森新聞報道,出生台中的楊渡認為,除了原住民文化與歷史之外,一些社會現象與文化現象的起源,大部分都不是台灣“原生種”;搖滾從來就不是台灣“原生”的文化,豆漿不是,電子產業也不是。 

  他更進一步認為,烏龍茶、文山包種茶都不是,因為那是清朝時期,閩南傳來的茶種,台灣再改良的結果;甚至是台灣的各種稻米、台菜,都不是“原生種”、“原生文化”,這些都是外來文化,只是來台時間長短不同而已。 

  他認為,即使“台灣”這個名詞,也不是“原生”的,它是依據閩南發音如“大員”等演變而來。至於它的“命名”可能起源於台灣原住民的那一個民族的語言,但因各族語音相近,已經不可考。他舉出地名“基隆”,就是從凱達格蘭族的自稱,經閩南人稱他們為“卡大雞籠”,最後演變成“基隆”地名。 

  他指出,提到“台灣本土”,就涉及一個非常弔詭的本質問題,在民進黨的“本土論述”下,“本土與外來”、“台灣與中國”是一種對立的代表性符號,為台灣而去中國化,是既定方向。 

  他反問,如果連“台灣”都是來自中國漢族所命名,請問民進黨要不要連“台灣”這個名詞都揚棄,更徹底的“去中國化”呢?如果除去一切“中國化”、“外來文化”,那什麼才能代表台灣?因此“本土論述”背後最本質的問題,即為什麼是“台灣”? 

  他認為,本土其是包容,就是移民文化的總合,是不斷加入、淘汰、創新的過程。本土是要營造一塊豐饒的土地,讓所有人都能夠在這塊土地上,可以自由的、平等的、友愛的扎下生命的根,讓生命開展、開創。 

  楊渡也認為,本土不是單一文化的壟斷,而是文化的總合,不是杜正勝在做的台語300字,而是日常生活中,新增加的日語、國語、客語、英語、泰國語,甚至是網路上的“火星文”,這些就是本土。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