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正名”無法突破僵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3 09:41:39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說,根據媒體的報導,如果陳水扁一意孤行,繼續推動“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運動,則美國可能會在言論和行動上,升高對民進黨政府的批判,甚至公開作出“反對”台獨的表態。眾所週知,美國的兩岸政策,長期以來都是維持“戰略性模糊”的立埸,每次都是因為民進黨政府“攪局”,把兩岸關係搞得緊張兮兮後,迫使美國改以“戰略性清晰”來息事寧人。當初克林頓政府拋出的“新三不”,就是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儘管如此,美國還是避免使用“反對”台獨的字眼,雖然這樣的曖昧態度,留下許多足以讓人想像的空間,但也算是給民進黨政府保留了一點面子。

  社評說,種種跡象顯示,布什政府對於阿扁推出的這項公投議題,相當感到不以為然。從布什的角度看,阿扁此舉是在他卸任前丟出的一顆燙手山竽,讓美國必須面對來自北京的質疑。北京以嚴厲的態度正視台灣公投事件的發展,把它當成台灣走向“法理台獨”的一個重要指標。北京認為過度的反應,可能讓阿扁“正中下懷”,提供民進黨選舉操作的空間。因此,北京選擇“借刀殺人”,從華府下手,希望透過美國對台施壓,讓阿扁最後能夠知難而退。

  因此,民進黨政府必須小心評估公投讓台灣可能付出的代價。可以確定的是,北京雖然理解公投是民進黨選舉操作的一個手法,但卻正面考驗胡溫體制對台政策的底線。除非北京找到下台階,否則為了面子問題,它不會在這埸博奕中公開示弱。同樣地,美國為了展現對台灣的影響力,也必須顧全他的超強顏面。記得美國當初為了制止阿扁2004年的“公投綁大選”,曾事前派遣專人赴台對阿扁表達關切之意。但因阿扁不為所動,最後迫使布什在隨後來訪的中共總理溫家寶面前,公開指責台灣領導人的言行,有導致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可能。 

  社評指出,從民進黨執政後,台灣內外處境即陷入一個僵持的狀態。內在的僵局是因民進黨搞狹隘的本土化運動,結果造成族群的對立、社會的撕裂。外部的僵局則歸咎於民進黨政府的“鎖國”政策,使台灣面臨急速被迅緣化的危機。民進黨妄想以“正名”來打破僵局,如“去蔣”和“去中國化”,以及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但這些活動只能達到“愚民”的效果,無法讓人感受到台灣存在的核心價值。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日前在其一本新書的發表會上說,台灣擁有“開放、務實、包容、勤奮”四項珍貴的核心價值,只是每到選舉就被所謂本土、台灣認同議題淹沒。我們認為,只有充分發揮這四項核心價值,台灣才有機會走出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