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軍隊“五化”征程 實現跨越式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4 09:56:29  


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資料圖)
  在橫跨兩個世紀的歲月中,人民解放軍經歷了徒步化、騾馬化、摩托化,向機械化、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過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80年征程中,經過了徒步化、騾馬化、摩托化之後,開始向機械化、信息化“跨越式”發展進軍。這標誌著人民軍隊在現代化進程中又產生了新的飛躍。

  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的多位軍事專家認為,從“飛毛腿”到信息化的歷史,是一部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小米加步槍”到“武器裝備智能化”的發展史,是一部人民解放軍不斷走向現代化的發展史。

  徒步化:走完兩萬五千里長征

  20世紀20年代人民解放軍誕生後,當時狀況就是“徒步化”,它的標誌是:步兵機動、作戰、運輸武器裝備,完全靠人力。

  1927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央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的北伐軍3萬餘人,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了武裝起義,當時起義部隊沿用國民革命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下轄第9、11、20軍,3個軍都是陸軍,都是以步兵為主。

  南昌起義失敗後,起義軍步行跋涉上千里,南下廣東,最後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開創了步兵為主體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根據地紅軍最多時達數十萬人,全部是穿草鞋的“鐵腳板”,連紅軍總司令朱德也不例外。

  中國工農紅軍發展的鼎盛時期共有43個軍,全部都是陸軍。步兵占95%以上,少量的火炮也都是人背肩扛的步兵伴隨火炮,如小口徑迫擊炮。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開始長征。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1935年10月到陝北延安安家,行程2萬5千里,靠的全是“鐵腳板”。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聯軍仍然是步兵打天下。此時,人民解放軍的裝備和待遇有了很大改觀,“小米可以加步槍”了,但“汽車始終沒能加大炮”,“飛機加大炮”就更是奢望,我軍徒步化的總體結構沒有變。抗戰八年,無論平型關大捷、黃土嶺伏擊戰,還是百團大戰、敵後遊擊戰、反掃蕩,憑的還都是“鐵腳板”。

  影片《南征北戰》中,有兩句人們印象深刻的臺詞:“大炮不能上刺刀,解決戰鬥還得靠我們步兵!”說明當時步兵在我軍是“老大哥”!另一句是“一定要用我們的雙腿,跑過敵人的汽車輪子!”這就是我軍“徒步化”與當年國民黨軍“摩托化”競爭時的形象表述,“飛毛腿”是人民解放軍步兵戰爭年代的真實比喻。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還是“徒步化”,但已經開始向“騾馬化”過渡。繳獲日寇和國民黨的山炮、野炮、戰防炮等大口徑火炮陸續裝備部隊,但那時還很少有汽車牽引,騾馬成為牽引重裝備的主要運力。

  坦克戰鬥英雄、我軍“功臣號”坦克駕駛員董來扶為本刊記者講了一個牛拉坦克的故事:錦州戰役後,上級命令我們迅速入關,參加“平津戰役”。我駕駛坦克行駛到離天津還有400多裏的盧龍縣桃花村時,坦克的電瓶發生故障,反復發動不著。最後只好從村民那裏借了4頭牛,又從兄弟部隊找來了十幾頭馬、騾子、毛驢,套在一起拉坦克。幾經調校,牛、馬、驢、騾才統一步伐,將坦克拉著了。“功臣號”在攻打天津幾小時前趕到了天津,再次立功。

  董老說:“如果那時我軍實現了‘摩托化’,找個汽車一拖不就完事了。”

  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在東北軍區成立坦克大隊,但坦克出了毛病還要靠牲口拉,這說明我軍還處在“徒步化”向“騾馬化”的轉型時期,還沒有“摩托化”前來幫忙。

  此外,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騎兵部隊已發展起來。1928年4月,我軍第一支騎兵部隊——西北工農革命騎兵隊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騎兵團,3年後又成立了騎兵師,紅四方面軍在長征途中曾成立了騎兵縱隊。抗戰時期,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都編有騎兵團、騎兵支隊。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建有熱河騎兵師、冀熱遼騎兵師,後發展為第四野戰軍騎兵第1師、騎兵第2師;西北野戰軍建有騎兵第1師、甘肅軍區騎兵第2師、新疆騎兵第8師;華北野戰軍建有騎兵團;內蒙古地區先後建有9個騎兵師。全國解放前夕,我軍騎兵部隊發展到12個騎兵師。

  告別“鐵腳板”的時代來臨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