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洋裝在身,卻是中國風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6 10:47:57  


  “我是中國人,生於香港,Bruce Lee是我的英文名。”10歲的李浩翰“時中時英”地向來青山寺的中外遊客介紹自己。

  青山寺位於九龍半島西南部,有1500多年的歷史。山門牌坊上“遵海而來杯渡情依中國土,高山仰止韓公名重異邦人”的對聯,為清末探花、江寧布政使陳伯陶所撰。

  李浩翰有一個“中西合璧”的家庭,爸爸李有祥是香港人,媽媽安娜則是英國人。

  安娜在香港從事法律諮詢工作,但她對中國風水文化很感興趣。當年,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鋒利崛起”時,諾爾曼•福斯特設計的滙豐大廈在樓頂添加了兩門“大炮”令其津津樂道。

  “我喜歡香港,這裏新舊事物相互交融,有自己獨特的都會文化,處身其中,猶如置身萬花筒。”安娜關心香港發生的一切,從來都沒有想過要離開,“我家鄉蘇格蘭靜悄悄的,但在香港從來都不會令人沉悶,況且,這裏有我的老公、孩子,這就是我的家。”

  “你可以用‘卡拉OK’形容香港文化。”作為香港一家漫畫雜誌的藝術總監,李有祥對“本土”文化有切身見解。“大家都可以唱,管你南腔北調、似詩非詩、似詞非詞。”

  香港街頭,日語流行曲、韓劇、好萊塢電影、歐洲名牌時裝、印度咖喱、南美咖啡等不同地方的文化無處不在。

  內地品牌“小肥羊”和“譚魚頭”食旺香江之時,肯德基、麥當勞也適時推出了“枸杞南瓜粥”、“川香辣子雞”。

  “香港的文化可以用‘植根中國、匯通中西’來概括。”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教授說。

  “集體回憶”一如皇后碼頭,也只是一段過去了的生活點滴。英國管治香港長達150多年,都未曾給“東方之珠”的歷史留下片言隻語。無論“情依中國土”還是“名重異邦人”,終歸“倚劍長歌一杯酒,浮雲西北是神州”。 

  混血。香港

  香港人和我們一樣剛過了端午節,賽了龍舟。英語講得溜、國際視野廣、聖誕和新年過得一樣熱鬧。但骨子裏,香港人比我們更“守舊”:風水、香火、大戲、傳統家族禮儀……這裏,的的確確是中國地。

  《我的中國心》: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流在心裏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歌詞)

  □新風向

  愛國

  香港人的愛國情懷來得簡單也直接。問香港人,特別是小朋友,你喜歡中國嗎?他們會用崇拜成龍或者容祖兒的熱情來回答你:“我喜歡郭晶晶、劉翔,喜歡楊利偉……”國家的強大及在國際上取得的成就,實實在在地讓香港人有了認同感、歸屬感。香港屬於中國,而不僅只是香港,要香港真正關心內地、愛國,靠的不是升國旗、唱國歌,而是國家本身強大的引力。

  現在香港大力推廣普通話,又是北京奧運的賽馬比賽地,香港人拿著特區護照可以免簽130多個國家,現在,大家都改說:我是中國人。(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專題: 香港回歸1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