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澳報:馬蕭配救經濟 還需大陸妥適配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6 11:34:21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馬英九獲得中國國民黨“全代會”確認其“總統”參選人資格後的第一項公開活動,是於昨日上午十時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中山廳與返台出席“全代會”的海外黨代表會面,並見證了“世界馬英九後援會”的成立。

  馬英九把會見海外黨代表列為其昨日第一項公開行程內容,當然是有其特殊原因。其中最為現實的,是出席“全代會”的一百一十多名海外黨代表,全部都是自費購買機票返台,有的僑居地在南美洲的黨代表,是輾轉了幾個國家的機場,花了幾十個小時的航程,才抵達台北的。但中國國民黨為節省經費,只向他們提供三天的食宿招待。如果不是為了表達馬英九的心意,他們不必做此“虧本生意”。馬英九既知道海外黨代表要陸續趕回僑居地的現實問題,又感佩於海外黨代表的忠誠,因而把這個“第一個會見行程”的榮譽,饋贈予海外黨代表。另外,馬英九也知道,海外黨代表都是“深藍”份子,追求國家統一,因而對“全代會”修改黨章刪除“統一”二字,及對馬英九的競選綱領避提“統獨”問題,只談經濟,甚至還以“新台灣人”自居,心存疑慮,因而也有必要趁會見海外黨代表的機會,親自向他們作出解釋澄清。

  文章表示,馬英九真是越來越聰明了。他知道,向這些“深藍”份子講“統獨”問題的大道路,可能會陷入“越講越不清”的境地。因此,他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間接闡釋他的參選政綱。他講的第一個故事,是“高雄港的地位”。他詢問在座黨代表,有哪一位的原籍在高雄?當即有來自美洲的黨代表舉了手。他說,在政黨輪替前,高雄港的貨櫃裝卸量是全球排名第三,而現在卻是第六,據預測明年還將跌至第八,後年更是第十。而在周邊的上海、深圳、斧山港,都後來居上,超過了高雄。蕭萬長任“行政院長”時,曾提出“境外航運中心”的規劃,內容是將對岸十幾個小港的貨櫃集中在高雄港,然後裝大船運到歐美日。但規劃尚未落實,民進黨就上台了,並將“境外航運中心”拋進廢紙屢,相反卻是任命了一些不懂經濟的政客任“經濟部長”。結果就在這幾年間,對岸的大小港口大發展,高雄港卻大幅萎縮。如果當時能落實“境外航運中心”,高雄港就不會跌至全球第六。這就證明,陳水扁“意識形態治國”,將會拖垮“中華民國”。因此,作為台灣民眾謀利益的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他們的責任已不單止“拼經濟”,而且還是“救經濟”。

  第二個故事,是他前一段時間騎自行車下鄉,以平民身份與南中部民眾零距離接觸,發現他們的生活十分困頓。農民收獲的地瓜只能賣二元新台幣一斤,偏遠學校因申請不到經費而紛紛停辦,使到窮家孩子無法上學。不少人都緬懷政黨輪替前,中南部民眾收入豐裕的日子。這正如一位讀者投書《聯合報》,為了駁斥李應元所說“馬蕭配是回到七年前”,而大談七年前他的個人生活較佳景況,而現在則是失業半年,積蓄幾乎花光,因而是希望回到七年前那樣,對國民黨執政時的經濟榮景有所緬懷。“馬蕭配”的責任,就是要重現國民黨執政時的經濟榮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並提倡政黨和諧,不要再搞惡鬥。民進黨有具有才幹及願為百姓做事的,他也樂於任用。總之,“馬蕭配”的方向,是要讓人民感動,也要讓人民受益,而不是為了政黨或個人的利益。

  第三個故事,則是馬英九“三顧蕭蘆”的經過,重覆了媒體上曾報導過的故事。但當他談到,他對蕭萬長說,“我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台灣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傷害”時,不禁哽咽起來。此情緒也感染到每一位海外黨代表,紛紛表態,支持“馬蕭配” “救經濟”。

  文章指出,馬英九見時機成熟,當即話鋒一轉,批評陳水扁拋出一系列“法理台獨”議題,是“假議題”,因為在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早就獨立了,不必獨立二次。至此,海外黨代表終於明白了馬英九將“救經濟”列為競選主軸,並避談“統獨”議題的苦心。

  實際上,馬英九避談“統獨”,將“救經濟”列為競選主軸,是“揚長避短”戰略的運用。──“統獨”議題是擅長操弄議題的民進黨的強項,一句“愛台灣”,就令再優秀的國民黨戰將也結舌拙言。而馬英九、蕭萬長二人,都是忠厚老實的正人君子,根本難以適應這種詭辯口水戰。相反,搞經濟,卻是國民黨的強項,國民黨擁有大量這方面的人才,而且過去成為“亞洲四小龍”,及安然渡過亞洲金融危機等成就,也確是令青壯年以上的民眾記憶猶新,從而深感“今不如昔”,並懷有“回復七年前美好時光”的願望。因此,避過民進黨所擅長的政治話題,專攻民進黨無能為力的經濟問題,就將可化被動為主動,佔據主導地位,並能在鞏固基本盤的同時,吸收大量中間及淺綠選票。

  然而,“馬蕭配”以“救經濟”為主軸,並非沒有“死穴”。關鍵原因,是在於國民黨是在野黨,並未掌握行政資源。因此,“馬蕭配”所提出的種種“救經濟”願景及措施,都只能是“務虛”的,甚至是“劃餅充饑”。並隨時會被張俊雄利用“行政院長”的資源,拋出甚麼“老農津貼金”之類的“立桿見影”措施,被連消帶打掉。雖然說,民進黨當局的小恩小惠措施,雖可使部份民眾即時受益,但都是微觀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馬蕭配”的經濟政策,卻是宏觀的,能從根本上改變台灣地區經濟積弱的問題,但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在此情況下,“馬蕭配”的“救經濟”競選主軸,仍將面臨會被民進黨破解的風險。

  為此,有海外黨代表表示,這需要北京暗中相助。比如,當馬英九提出“大陸客赴台觀光”等議題,而蕭萬長也重提“境外航運中心”、 “兩岸共同基金”之類的設想時,北京宜作出適當的回應,使台灣民眾知道,這些主張並非是“紙上談兵”,而是具有可操作性,但前提是由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家當家。當然,這個表態應是適切的,不要讓民進黨抓到扣“紅帽子”的藉口。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