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動用公款打黨產 不是假公濟私是什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8 09:46:52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打了廿年黨產議題,罵國民黨公私不分,民進黨不可能不知道“公”和“私”的分際何在;但看看執政舞台上的扁政府,官員們在決定政策、分配職位及支用公帑的霸道姿態,幾乎把“國家資源”當成該黨的私產在任意揮霍。當民進黨磨刀霍霍向國民黨討黨產時,若能照照鏡子,即知自己貪婪營私的嘴臉較對手還要醜陋。

  社論指出,類似事例,俯拾即是。“行政院”最近決動用近千萬元預算舉辦“清查不當黨產”巡迴展,招致預算來源不明、限制招標圖利特定對象,以及用公帑搞政黨鬥爭等批評;這些質疑,皆非無的放矢。根本的問題在:政府要追討不法黨產,唯一根據便是法制;行政院明知在法制上找不到立足點,辦展覽亦無助討回黨產,卻仍執意而為,目的無非是要挪用行政資源供民進黨炒作選舉而已。這不是假公濟私是什麼?

  換一個說法,也許更容易理解。如果執政者覺得辦展覽有助討回黨產,或增進民眾對問題的了解,那麼這項以攻擊特定政黨為目標的文宣,應由民進黨舉辦,且由游錫堃為首的黨中央買單,絕不應由政府舉辦、讓“國庫”付錢。這才是“黨”和“政”的分際。

  社論說,民進黨過去罵國民黨“黨政不分”,但扁政府主政後黨政不分的惡劣情況愈發嚴重。以最近中鋼董事長易人為例,股東常會方才通過江耀宗續任,四天後“行政院”卻逕自撤換江耀宗而改派林文淵。據業界及地方政壇傳聞,此舉主要在為選舉布局,同時也為高捷下包廠商受限合約拿不到錢的問題預為排除障礙。可見,在主政者眼中,中鋼已形同執政黨的私庫和選舉操作機器了。

  社論說,早年國民黨經常利用國營事業酬庸人事,迭遭批評,後來才有了一波國營事業“民營化”的推動。但民進黨現今的作為,不僅無視於公股企業已然民營化的事實,照樣隨手將高層職位當成酬庸賞賜,更動輒無理干預公司治理。試想,江耀宗因處理高捷合約彈性不夠而遭撤換,那麼林文淵的任務是否就在罔顧合約規定及中鋼利益以滿足高捷小包需索?而滿足包商需索的原因,是否即在換取政治獻金或其他選舉利益?

  再說,林文淵先前曾因為自己編列千萬年薪及分紅,操守遭外界訾議,因而去職;如今竟又因能在政治上配合主政者需要,而怡然回鍋重操舊業。這樣的人事安排,豈非將公股企業當成執政黨的輔選機和資金調度機看待?

  “研考會副主委”陳俊麟說,辦“清查黨產”展覽之目的,是要讓全民知道“國家資產如何流失”。但是,不必看展覽,如今大家也知道國家資產怎麼流失。光看“行政院”近來“一周一利多”的政策大放送,隨便支票一開就拋出千億資金,政策不必做分析,也不必評估效益;如此,民眾還會看不出來誰在揮霍“國家資產”嗎?

  社論指出,民進黨的一大問題,是把開支票當成施政,從來不知道要先學會賺錢並把錢存進戶頭。民進黨更大的問題,是分不清“執政黨”和“民進黨”有何不同,以為所有政府資源都可以轉供民進黨使用,他拒絕“外人”分享其資源的結果,是造就了一個無能而封閉的政權,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國民黨不當黨產有其歷史的盤根錯節,但它至少經歷了數十年的經營;民進黨沒有黨產,它卻將政府政策、“國家”職位、公共預算全當成可以予取予求、任意揮霍之物,且從來只是“操作”,而不“經營”。

  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從政府職務、周邊機構乃至地方工程包商,早都洗成綠油油一片的“本黨經營”連鎖企業,“行政院”還要動用公款打黨產,整個政府儼然已經淪為民進黨的選舉財庫與選舉機器,這真是吃人夠夠還不吐骨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