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中國東風5巨浪1導彈數量大 無法攔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4 11:34:08  


中國“巨浪”-1型潛射導彈。(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俄新社近日報道,俄羅斯“圓錘”(布拉瓦)海基洲際彈道導彈於6月28日實現了今年以來首次成功發射。這枚導彈從俄西北部的白海水下發射,飛越俄羅斯全境後,準確擊中堪察加半島庫拉靶場的預定目標。同日,美國導彈防禦局宣佈,25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靶場成功試射了“戰區高空區域防禦”(THAAD)反導系統的攔截導彈。一時間,洲際導彈與反導系統之間的攻防對抗,引起了廣泛關注。
  
  說反導對付不了中國導彈
  
  美國一直視導彈防禦為支撐其全球戰略的王牌,但有分析表明,在品質和數量都不斷進步的洲際導彈面前,鉅資打造的反導體系並不足以形成天衣無縫的“盾牌”。美國環球戰略網日前載文聲稱,美國的反導系統難以有效應對中國的洲際導彈。
  
  該文認為,雖然中國陸基洲際導彈以及潛射導彈部隊規模都比較小,但“東風-5”型洲際導彈和“巨浪-1”型潛射導彈的總數,已經超過了美國當前部署的攔截導彈數量,中方“依然擁有數量上的優勢”。
  
  文章預測,中國打算在2010年之前迅速增加部署新型陸基洲際導彈,新一代戰略核潛艇也會按計劃入役。屆時,美軍雖然可採用“先發制人”摧毀這些潛艇,但假如中方把所有陸基洲際導彈全部發射,“仍可擊潰反導防線,令美國遭受巨大創傷”。
  
  “圓錘”可刺穿反導盾牌
  
  事實上,“以量取勝”僅僅是進攻一方克敵制勝的眾多戰法之一。作為一種相對更成熟的武器裝備,洲際導彈可以採用各種手段,在與反導系統的對抗中占得先機。
  
  最基本的策略是提高自身的機動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洲際導彈已不再深藏發射井中,大多搭載於專門的載重車輛上,戰時不斷運動令敵方難以測定發射地點,俄羅斯還研製出了速度更快的導彈發射列車。遊弋於深海的戰略核潛艇也是時下最受青睞的打擊平臺,它出色的隱蔽性與一次投擲上百枚彈頭的威力讓對手防不勝防,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將被奉為核武庫中的王者。
  
  層出不窮的先進突防手段,也是穿透反導防禦網的關鍵。據瞭解,除了傳統的多彈頭分導、彈頭隱身及假目標等對抗措施以外,一種機動變軌技術正日益得到關注。
  
  《青年參考》報道,根據俄羅斯官方的說法,這次試射的“圓錘”洲際導彈就應用了該項技術,其彈頭與火箭分離後飛入高彈道,再下降至低空滑翔,然後短距離上升至頂點,接著又向下滑翔較長距離,最後俯衝攻擊目標。這一系列機動動作使防禦方無法進行有效的彈道計算,從而大大增加了攔截難度。按俄國人自己的說法,“‘圓錘’在今後20年內天下無敵”。
  
  反導自身尚存缺陷
  
  另一方面,“反導盾牌”本身尚存在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由“愛國者-3”、“標準-3”和“戰區高空區域防禦”(THAAD)3種導彈組成,分別用來對付不同飛行階段的洲際導彈。由於各型攔截彈無法通用,系統操作極為複雜,交戰中只要有一部分發生故障,防線便門戶大開,極易被對方趁虛而入。
  
  此外,充當導彈防禦體系“眼睛”的遠端預警雷達,是該系統中的一大薄弱環節。洲際導彈速度極快,為了獲得盡可能長的預警時間,部署於前沿地帶的大型搜索雷達極為重要。然而,這些雷達體積巨大、機動不便且毫無自衛能力,如果對手在開戰後首先使用戰術武器將其摧毀,則無異於打中了反導系統的“死穴”。
  
  因為採用了太多的高新技術,反導系統的可靠性也成為困擾人們的難題。像前面提到的“戰區高空區域防禦”導彈,就曾創造過連續6次試射失敗的尷尬記錄。難怪連美國國內都有人諷刺道:“想要攔截洲際導彈,就如同站在華盛頓攔截從洛杉磯射來的步槍子彈一樣困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