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瞭望文章:在胡錦濤重要講話指引下團結奮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6 16:38:34  




  認識一個問題有正反兩方面。有時,從反面理解也不失為一個角度。 

  正如鄧小平同志在論述社會主義問題時,曾經用了一系列的否定句式,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由此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並提出一部分地區和群眾可以先富起來的發展思路和“兩個大局”的發展戰略以及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指導原則。 

  同樣,我們在認識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上,是否也可以從這樣的角度理解,即:發展不能狹隘地理解為經濟發展,而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事業全面的發展;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GDP的增長,而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發展的方式不應是粗放的、高能耗、低產出的,而應當是集約的,重品質、講效益的,是資源節約型的;發展的結果不能是高排放、高污染,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應當是環境友好型的。 

  有關研究表明,上個世紀的100年裏,不足世界人口15%的發達國家,依靠消耗全球60%的能源和50%的礦產資源實現工業化。而我國的自然資源稟賦並不優越,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準一半,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大多數礦產資源人均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二分之一,再走這些國家發展的老路顯然不行。如果不能按照中央要求的,每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那麼,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資源與能源都比較緊缺的國家來說,很難長期地支撐經濟的發展,很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目標。因此,無論從國內發展現狀還是從所處國際環境看,傳統的發展模式無疑是行不通的。 

  發展的實踐呼喚發展的理論,新的理論必將更好地指導新的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於,既繼承和堅持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經驗和理論成果,又根據新形勢新情況進行了發展和創新;既緊密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又注意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既立足於當前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又著眼于未來的長遠發展;既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有利於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科學發展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在工作中應當全面、完整、準確地把握,深入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思想內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從而更加自覺、主動地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實踐。要深入理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物質基礎。要深入理解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要深入理解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等關係。要深入理解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與世界發展的必要性,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逐步扭轉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係,處理好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關係,在統籌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在發展中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 

  堅持科學發展,必須明確重點。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工作中,我們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特別要明確,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堅持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動搖。

  領會和把握基本國情與歷史使命

  ——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每個國家的國情在不同歷史階段又有其特殊性。 

  正確認識並準確把握基本國情,是明確所處歷史方位、科學制定大政方針、正確提出發展目標的基本立足點。 

  如同我們黨過去解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離不開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實際一樣,今天要想回答和解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同樣不能脫離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 

  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重大論斷的是鄧小平同志,正式提出是在黨的十三大上。這一論斷包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我們是社會主義社會。其二,這個社會主義處於不夠發達的初級階段。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實事求是的重大而科學的基本判斷,我黨就有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20年過去了,儘管我們國家的生產力又有了很大發展,綜合國力有了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有了較大提高,各項事業有了較大進展,但人口多、基礎差、經濟落後、發展不平衡、現代化水準低等基本國情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還在100位以後。如果按聯合國人均每天1美元的標準計算,我國還有1億人在貧困線以下。我們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 

  從時間坐標看,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空間坐標看,我們在世界上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不能頭腦發熱,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超越階段。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強調的,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必須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我國基本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增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堅定性,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決不可脫離實際的自覺性,清醒而又頑強地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紮實奮鬥、不懈奮鬥。 

  國情決定方略,國情決定使命,國情決定途徑。 

  ——方略就是,要始終如一地抓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一根本任務,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並將其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使命就是,要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認真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帶領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途徑就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刻把握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形勢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促進科學發展,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加深對我國基本國情的了解,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將長期存在,增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堅定性,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決不可脫離實際的自覺性,清醒而堅定地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紮實奮鬥、不懈奮鬥。 

  領會和把握“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和加強改進黨的建設 

  在胡錦濤總書記625講話的新聞報道中,有相當篇幅對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加快推進社會建設以及抓好黨的自身建設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實際上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作的具體闡述,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從最初的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體”,再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更加明確,科學發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更加豐富。而其中的關鍵在於堅持黨的領導。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就是我們的工作全局。只有把握好這個全局,各項事業才能全面前進。 

  我們要深入理解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新進展的要求,堅決貫徹落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重大方針和重大戰略,更深刻、更自覺地把握經濟規律,下更大的決心、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 

  需要明確的是,“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二者既聯繫又區別。增長主要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而發展則具有更廣泛的含義,既包括GDP增長,也包括財富分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內容。世界上有些國家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人民生活並沒有普遍改善,社會矛盾突出,甚至出現動蕩,國際學術界將其稱為“有增長而無發展”。這一教訓值得我們引以為鑒。 

  同時,我們還要明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努力與我國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按照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原則,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動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充分釋放、文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深入理解加強社會建設,要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切實做到將社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善民生上。 

  有時候,深刻的道理也可以用通俗的方式表達。比如“和諧”二字,一個是“禾”字旁,一個是“言”字旁,這是否說明,要想做到“和諧”,就得讓大家都能吃飽飯,都能有發言權。能吃飽飯,就是要解決好民生等問題;能有發言權,就是要解決好民主等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和諧必須堅持“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必須做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事業全面發展。 

  我們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關鍵時期的關鍵在黨的領導。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黨要帶領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關鍵是要抓好黨的自身建設。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事業偉大,使命崇高。時代在召喚,人民在期待: 

  ——在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指引下,黨的各級組織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上取得新進展,在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上取得新成果;廣大黨員幹部在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黨的群眾路線方面作出新表率,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精神風貌,以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良好形象,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