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印度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2 02:10:45  


  中評社溫哥華8月1日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幹事拉托表示,中國和印度已經取代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不過,亞洲開發銀行剛剛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印兩國民眾的經濟狀況和生活水準仍然比較落後。拉托星期二在菲律賓舉行的一個商業會議上說,中國今年將取代美國,成為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他預計,中國今年的增長率將會超過11%,印度的增長率將在9%左右。拉托表示,這種成長模式將會繼續,中國和印度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重要性將會繼續增加。

  據BBC報道,美國喬治亞大學國際貿易和安全中心的主任斯裏瓦斯塔瓦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印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大,不僅因為兩國經濟增長得很快,而且因為兩國的經濟規模都很大。他說:“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平均11%左右,印度增長率現在是9%。而在美國,增長率在2%到4%之間移動。因此,首先增長率有很大的影響。第二,我們談論的不是小經濟體。從絕對值來看,中國現在是世界第6大經濟體,印度是第9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雖然美國仍然保持第1,中國卻躍升到第3位,印度攀升到第4位。”

  *推動其他國家增長及消費*

  斯裏瓦斯塔瓦教授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計算中印兩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時,還考慮其他一些因素。中國現在從許多國家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這推動了那些向中國出口的國家的工業增長。印度的情況也是如此,只不過規模小一些。在另一方面,中國向許多國家出口電子產品和消費品,推動了那些進口中國產品的國家的消費增長。在這方面,中國的作用比美國要大得多,儘管美國的對外貿易額仍然超過中國。中印經濟專家斯裏瓦斯塔瓦教授說,此外,中國和印度給外國直接投資帶來的收益非常高,外國投資者從兩國股市中獲得的收益也是空前的。

  *人均經濟狀況及生活水準仍然落後*

  不過,亞洲開發銀行星期二公佈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水準按人均計算仍然比較落後。亞行國際比較項目用購買力平價方法進行的調查顯示,在調查所涵蓋的亞太地區23個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中,中國和印度佔有64%的份額。但是如果按人均來計算,在22個經濟體中,中國的排名下降到第10位,印度的排名更滑落到第18位。

  同樣,如果從家庭的實際最終消費來看,中國排名第15,印度排名第17。家庭的實際最終消費包括家庭所購買的東西,以及政府為個人提供的教育和醫療方面的服務。在這方面,香港排名第1,接下來是台北、新加坡、汶萊和澳門。香港居民一年的人均消費支出為12萬5千303港元,而中國居民只有1萬1千502港元,印度為9346港元。喬治亞大學的斯裏瓦斯塔瓦教授說,中印兩國按人均計算產值和消費水準都不高,是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擁有眾多的人口,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按人口平均下來,數字自然比較低。但他同時指出,這兩個國家也存在其他問題。

  他說:“當你比較醫療保健領域的人均數字,有多少醫生,使用潔凈水、自來水的數字,使用電話的比率等等,你會注意到,即使它們有不小的預算,人均使用這些設施的數字年復一年仍然非常低。這兩個國家的一些省份、一些地區的情況在變化和改善,但是考慮到它們向這些領域所做的投入,變化並不是很快。這說明存在腐敗問題、分銷問題,還有政策的輕重緩急問題。它們沒有正確地分配資源。”斯裏瓦斯塔瓦教授說,這兩個國家都不再貧困,它們本來可以把這些問題解決得更好。現在,兩國都面臨解決民生問題的重大挑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