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低收入港人為何不怕高房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6 10:51:55  


香港人多地狹,寸土寸金,其高昂的房價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香港人多地狹,寸土寸金,其高昂的房價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但同時,在香港,有大約1/3人口租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即廉租房)裏,1/6的人從政府手裏購買居屋(相當於內地的經濟適用房)。總體上看,約一半人在政府的資助下解決了住房問題。 

  據人民日報報道,實際上,香港私人住宅市場面對的是另一半中高收入人群,其中以律師、會計師、醫生、經理人員等構成的中產階層為主。因此,對香港低收入人群來說,他們完全可以像觀看電視節目一樣,淡看樓市風雲。 

  近10年來,香港樓價大漲大跌,猶如坐上了“過山車” 

  統計數據和專家分析均顯示,香港的樓價漲跌互現,自19997年回歸以來,呈現從高位滑落,再從谷底攀升的“馬鞍形”走勢。很多投資者的境況,也跟隨樓價的大漲大跌,如坐過山車般變化。 

  樓價的下跌直接導致負資產的出現。提起負資產,徐先生還心有餘悸。1997年他用300多萬元買來自住的房子,七成是貸款。“當年的利息高達10厘,每月要還2萬元,供樓真是供得很辛苦。到2003年最慘的時候,剛剛只值100萬。”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好轉,徐先生任職的公司盈利大升,他自己也升職加薪了,兩年前已經不再是“負翁”。供樓壓力減少很多,還剩幾年就可以供完,“不過還是希望噩夢不要重演”。很多業主都有徐先生這樣的經歷,近年來,負資產人數不斷減少,已成為樓市蓬勃發展、健康向上的又一有力注解。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最新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為6700宗,涉及金額110億元,與2003年6月底約10.6萬宗的高峰水準相比,負資產宗數已減少94%。 

  市場成熟,但一半人是在政府資助下解決住房問題 

  隨著香港經濟的復蘇和繁榮,樓市也在復蘇,樓價正逐步攀升。根據香港土地註冊處公佈的數字,以港島70至100平方米住宅為例,今年5月份的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77800元,比去年同期上漲9.5%。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認為,當前香港樓市的上升十分健康,與10年前的樓市泡沫不同,現在買房絕大多數都是自住。瑞銀亞洲房地產聯席主管王震宇同樣看好香港樓市。他說,香港市民的收入連續3年上升,加上就業情況理想,以及通貨膨脹導致實質負利率,都會利好未來樓市。 

  專家指出,香港樓市早已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樓市中有效地發揮了調節作用;另一方面,房屋作為生活必需品,房地產市場又是一個特殊的市場。香港有一半人口的住房受政府資助,他們受市場房價影響不大;另一半在市場上買房的人群,支付能力相對較強,投資者結構更為合理。 

  樓市的平穩發展與政府的正確定位密切相關。特區政府2002年重新定位房屋政策後明確提出,政府在市場中的定位,就是維持房地產市場的自由運作,讓樓市在自由及具透明度的商業環境下發展。同時,政府致力於對置業人士的保障工作。政府與地產建設商會、消費者委員會及地產代理監管局合作,共同監察發展商在銷售期房方面的安排,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