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東亞日報:韓經濟發展遲緩 是誰之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8 10:20:48  


  中評社香港8月8日電/韓國《東亞日報》今天發表題為“全經聯堅決反對韓國經濟赴參與政府的後塵”的社論,指出每當批判政府管理下的經濟發展狀況,韓國總統盧武鉉反駁到:“經濟模式應按照參與政府的模式。各指標數值表明,該增長的增了,該下降的降了”。但是昨天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所屬的自由企業院發表了《把經濟搞成執政那樣是不行的》為內容的報告,正面反駁了總統的這一態度。 

  社論表示,對執政政府經濟的這張成績單,寒磣的現狀,即使不是這個報告書也已經形成了大多數人們的共鳴。不用說達到7%的年平均增長,現政權連續4年沒有達到世界平均經濟增長率。在亞洲主要競爭國當中是倒數第一,經確認今年也是倒數第一。 

  香港,新加坡等,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也增長了5%。 

  社論指出,報告書上甚至還提到韓國跟經濟協力開發機構(OECD)國家們比較時,就像“我們在地上走,別的國家是在天上飛著”一樣。人均GDP還沒有達到2萬美元的我們被“5%的牆壁”擋住了的心態,放棄是不行的。就業率也是僅僅達到了當初目標50萬個的一半多。 

  雖然執政政府把股價的上升當作功績而自贊,但是上升率是世界平均水準而已。 

  社論稱,並且因暴增的土地賠償金引起的流動性過剩,加重了“泡沫經濟”的擔憂。政府應該不要誇大股價,地價等資產物價暴漲的業績,而有必要謹慎地接近。 

  更擔憂的是毀壞了中長期的增長動力。通過經濟自由萎縮,因強調管制造成投資的減少,毀壞了增長的潛力。1990年9%左右的設備投資增加率,在現政府時期只停留在4%。嚮往大政府,致力於資產分配的結果,造成國家債務增加。雖然政府比增長更看重分配,但是還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實線了收入平均化。 

  經濟增長的唯一的處方是擴大市場原理,民營化,緩和管制,勞資穩定及勞動市場的軟化,建設有利於企業良性發展的國家,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好辦法。這才是世界的經濟強國正在使用最佳處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