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國際頻道 當局“不放心”找公廣集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9 09:24:57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台“新聞局”宣布推動“台灣國際頻道”,其傳遞台灣第一手訊息的企圖無可厚非,對於突破台灣國際困境也應有一定助益。但是,宏觀衛視本就以此為宗旨,“新聞局”何必多花二十億元?若連超越藍綠的公廣集團都無法獲得信任,未來“台灣國際頻道”的立法進度還會樂觀嗎? 

  中國時報特稿指出,新聞局昨日以英國BBC、日本NHK、韓國阿里郎電視台、卡達半島電視台乃至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為例,說明以“台灣國際頻道”發聲的迫切性。 

  然而,如果向國際發聲具有如此急迫性,“新聞局”為何不委由納入公廣集團的宏觀衛視發揮更大功能?公廣集團在傳遞“台灣觀點”方面本就不遺餘力,新聞局為何不信任公廣集團?而以公廣集團擁有的頻道與資源,“新聞局”又何必捨近求遠? 

  據了解,“新聞局”與電視台主管、學者專家討論的三種模式:公廣集團接手、央廣轉型、獨立電視台中。新聞局對於公廣集團接手幾乎完全略過不談,在評估央廣轉型不適合後,直接跳到獨立電視台模式。這樣的討論過程,是否代表新聞局對公廣集團獨立自主、難以全盤掌控的“不放心”? 

  當然,公廣集團若要承接類似“台灣國際頻道”任務,勢必引發“當權者藉國際宣傳之名干預公廣集團運作”爭議。因為公視法明訂公視內容獨立自主,不可能淪為政令宣導頻道,如果公廣集團毫無保留承接新聞局單向要求,甚至可能出現公廣集團定位與修法爭議。 

  但是,政府每年補助宏觀衛視的經費不在少數,這部份沒有道理不能承擔“台灣國際頻道”的期待;而在公廣集團經費逐年困窘的情勢下,新聞局卻拿出二十億元另外開辦電視台,就資源分配而言也實在是件奇怪的事;加上當前藍綠嚴重對立,“台灣國際頻道”未來立法更令人難以樂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