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綠營的“急獨”動作逼兩岸加快攤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25 10:56:49  


  中評社香港8月25日電/《大公報》刊登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林修祺的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和陳水扁今年來不斷衝擊紅線的“急獨”動作,讓積累已久的兩岸深層矛盾更加尖銳化和敵性化,北京當局既未見大動聲色的口誅筆伐,亦未見重提以和平為主調,這可能意味攤牌的階段快將來臨了。

  在民進黨扁政府唆使下,台灣十五個“友邦國”十四日致函聯大主席,要求將“台灣加入聯合國”申請案列入第六十二屆聯大議程。台灣當局一改過去多年“參與案”的做法,今年首次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簡稱“入會案”。這等於向全世界宣布,“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是“台灣自行宣布獨立”的嚴重事件,兩岸關係可能被迫提前進入攤牌階段。

  美斥“獨派”目尋失敗

  文章說,從大力推動“入聯公投案”開始,陳水扁已闖進一個新的“政治禁區”,直逼“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七月十八日,陳水扁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申請案。美國國務院除公開反對陳水扁這個動作外,還透過管道警告陳水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即等於“法理台獨”。陳水扁就是要“法理台獨”,要的決心已不在乎老美的態度。七月二十七日,扁再度去函潘基文及安理會輪值主席王光亞,指秘書處擅自退回其申請不合規矩,只有安理會及聯合國大會才有權決定台灣入會申請。

  潘基文退回申請的理由,是根據聯合國1971年的2758號決議案,“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既有中國代表台灣,台灣自無申請為聯合國會員的理由。民進黨扁政府則認為,2758號決議文完全未提“台灣”字樣,也沒有明示或暗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包括台灣;聯合國今年兩度以2758號決議文,擴大解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台灣和美國都絕不接受。這正是美國告誡台灣此舉會“有反效果、自尋失敗”的主要考慮因素。

  美國“尼爾森報道”引述美方消息來源指出,美方擔心陳水扁以台灣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可能使中國乾脆要求聯合國大會,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投票,以進一步確認聯合國秘書處的說法。此乃預示兩岸關係將要攤牌的“蝴蝶信息”。

  “獨派”挾“民意”更猖狂

  文章表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台方已就此做過沙盤推演,有所準備,但不便對外公開。但民進黨“激獨派”迫不及待公開了,蔡同榮撰文指出,依目前國際政治生態,中國擬於今秋在聯合國提出這個決議案通過機率很高,若通過對台灣造成的傷害不亞於2758號;從此,台灣將無法申請參加聯合國、世衛等國際組織,台灣在國際社會將走投無路;台灣將被“一個中國原則”牢牢套住,台灣問題將成為中國的“內政問題”。他提出的對策,就是陳水扁依據“公投法”第七七條,提出“防衛性公投”,讓台灣人民決定:“是否台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或決定:“台灣是否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其實,“防衛性公投”早就是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決策選項,“急獨派”只是製造“勸進”輿論而已。陳明通日前向台商保證,明年初兩次選舉之前,兩岸不會發生重大事件,是一個“虛指”說法,什麼叫重大事件?不是由台灣當局單方面判定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申請和“公投”,等同“獨立公投”的“防衛性公投”,大陸理所當然視為重大事件。

  隨著台灣內外政治態勢的巨大變遷,“台獨”的主要立足點亦發生轉移。一九九一年蘇聯分裂為十五個講俄語的獨立國家,對“台獨”是一個極大鼓舞,從此,台海兩岸已不存在和平統一的機會。“台獨”論述提出,要用“新的國家主權觀”取代“傳統主權觀”,從一九九三年以來,台灣當局連續十四年提出申請參與聯合國提案,但都被拒絕列入聯大議程。事實證明,“傳統主權觀”仍然起主導作用,中國不但沒有跟隨蘇聯瓦解,而且綜合國力快速發展壯大,在國際上幾乎所有因素都有利“一中”而不利“台獨”。

  國民黨隨綠營起舞

  文章指出,台灣島內剛好相反,“台灣主體”意識完全壓倒統派,無論朝野藍綠都反對“一國兩制”,支持“台獨”的民意因民進黨執政而快速上升,國民黨的政治理念亦快速靠近民進黨。因此,“台獨理論”強調,建立“台灣共和國”,不是靠尋找台灣為無主地之根據,或國際條約中台灣屬不屬於中國,而是展現台灣人民的“建國意志”,“明確地主張從中國分離獨立”,“以台灣共和國的身份,向聯合國提出加入申請”。台灣新聞局長謝志偉更以官方身份宣示,以台灣當前國際處境,最能實現“台灣獨立”的方式,不是法理論述,而是靠人民的意志力。“獨派”政權深知無法從國際法找到“台獨”的法理依據,花時間爭論鄭成功是否“開台民族英雄”也討不到便宜,於是乾脆宣稱“民主人權高於主權”,“台獨”以台灣“民之所欲”為依據,誰反對“台獨”就扣上反民主、反人權的帽子,於是,台灣人任由陳水扁玩火,國民黨被迫隨綠營起舞。台灣內部已沒有力量逆轉“台獨”化的政局和趨勢。

  在台灣問題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中國大陸,但從島內目前的政治形勢和生態來看,要想按照北京既定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模式解決,已近乎絕望。

  學者呼籲不要再拖

  文章認為,大陸面對的“台獨”形勢空前嚴峻,“台獨”再不是少數“獨派”自己樹起的菩薩自己拜,現在連台灣最大在野政黨也“拿香隨拜”;藍綠以“統獨”對峙的台灣政治基本格局已經改變,陳水扁和民進黨更有信心和把握、利用、塑造和綁架台灣的主流民意,因而“獨膽”越來越大,不斷挑戰和試探北京的容忍極限。照此趨勢發展,大陸有學者認為,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搞“持久戰”並不會帶來什麼“奇蹟”。越拖,“台獨”的羽翼會更加豐滿;越拖,“台獨”會越成氣候;越拖,統一越難以實現。從大陸軍方一些高級將領的近期言論看,似乎也不想再維持含蓄的“拖延戰略”。在台執政的民進黨和陳水扁今年來不斷衝擊紅線的“急獨”動作,讓積累已久的兩岸深層矛盾更加尖銳化和敵性化,北京當局既未見大動聲色的口誅筆伐,亦未見重提以和平為主調,這可能意味攤牌的階段快將來臨了。

  即使攤牌也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選擇,大陸可能先從經濟、政治和外交手段開始,“台獨”氣焰若仍不收斂,再用有限非和平手段懲戒,以小戰迫談,或以中戰迫降。打一場大戰的可能性極小,因為成本和風險極高,會使中國的經濟建設倒退,國力嚴重損耗,而且一旦失利,台灣只會走得更遠,統一更加沒有希望。故為統而戰不可不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