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用好農民醫療服務的“保命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8 08:59:12  


  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中國農村正在推行的新型合作醫療,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衛生部部長陳竺日前表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是農民的保命錢,我們要幾管齊下,保證這筆錢用到農村老百姓的醫療服務上。”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這話確實說到了農民的心坎裡。 

  長期以來,中國農村都看病難、看病貴,於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運而生。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縣、市、區已達到二千四百二十九個,參加合作醫療人口七點二億,佔全國農業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以上。這標誌着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框架及運行機制基本成形。 

  辦任何事業都需要經費、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金是國家、地方和農民三結合,主要精神是增加補貼、減輕農民負擔,使農民看得起病。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國合作醫療基金本年度已籌集到位二百四十一點四七億元人民幣。 

  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到位十四點七億元(中央財政上半年實際下撥九十三點九七億元),地方財政補助資金到位一百三十點八億元,農民個人繳費九十一點九五億元,其他渠道四點○二億元。上半年全國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總額為一百三十三點三八億元,全國累計受益一億六千七百一十九萬多人次。 

  社論指出,從今年開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試點階段轉入全面推進階段,今年覆蓋的縣、市、區要達到全國縣、市、區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二○○八年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縣、市、區。 

  目前新農合制度已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由政府領導,衛生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經辦機構運作,醫療機構服務,農民群衆參與的管理運行機制和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參加,以縣為單位統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形成了符合各地實際的統籌補償方案、結算報銷辦法;同時建立了有農民參與的監管制度和醫療服務、藥品供應等規範。 

  社論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民健康的保障作用逐步顯現,以前農民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起的情況得以扭轉。統計顯示,二○○四至二○○六年,全國新農合共籌資三百二十九億元人民幣,有四點七億人次農民得到醫療費用補償二百四十三點九億元。 

  去年試點評估表明,與未開展合作醫療的地區相比,農民兩周門診就診率提高了百分之八點三,住院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二點七。農民醫療負擔有所減輕,看病就醫率有所提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狀況有所緩解,廣大參合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要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順利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監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要通過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和加強基金運行監管等多種方式確保專款專用。 

  社論表示,這是確保農民權益和福利的大事,各級人民政府都不能掉以輕心,玩忽職守。尤其是農村基層權力機構,要徹底改變那種侵佔、挪用下撥款項以及胡亂向農民攤派的惡劣作風。 

  加強監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的上漲是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新農合的重點工作之一。和城鎭醫保一樣,新農合制度也存在醫療機構的大處方、貴處方問題。一些農民反映,合作醫療報銷的錢都被高藥費抵銷,致使他們寧可選擇個體診所而不去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看病。 

  社論認為,必須加強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和醫藥費用的監管。一方面切實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檢查、治療、用藥等方面的規範、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機制;還要有效開展對農村醫療機構及其服務行為的外部監管,實行動態管理。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廣和普及,是以人為本,適合中國國情的創舉。辦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立能夠覆蓋城鄕人民的基本醫療保健制度,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管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又確確實實是用好了農民的“保命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