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太晚了!憑啥讓奧運觀光客願轉機來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29 09:05:58  


  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在奧運聖火已經確定不會登台,包機直航與陸客來台觀光都還沒譜的情況下,台“行政院”彷彿回了神,突然下令要“交通部”掌握二○○八奧運商機,研議推出吸引參觀二○○八年北京奧運之外國觀光客順道來台觀光。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表示,這個遲來的決策指示,聽在旅遊業者耳中,真好像是在吃他們豆腐一樣,有業者用簡單的一句話就已道盡了一切:“兩岸不能直航,誰會花錢、費力到港澳等第三地轉機到台灣玩?” 

  講實在話,現在才想到要掌握北京奧運的“商機”,真的是太晚了!想要從這場全球矚目的盛事中“掌握商機”,早在北京拿到主辦奧運門票的那一刻就該思考了。畢竟從前幾屆奧運主辦國的經驗證明,舉辦一場奧運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是相當驚人的,扣掉奧運本身的收益如門票、廣告、轉播權利金等之外,最大的收益還是來自全球各地所湧進的大批觀光客,他們所帶來的龐大消費能量,對觀光產業發展的影響相當鉅大,甚至能影響總體經濟成長率的變化,也因為這樣近幾年的“奧運經濟學”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研究的領域,同時應運而生的也包括“城市行銷”的大行其道。而這兩者的規劃與投資,都不是僅憑幾個月的“臨時抱佛腳”,就能看到成效的。 

  社論說,一般而言,非奧運主辦城市要在奧運主辦期間掌握商機,必須寄希望於兩項“利多”,一個是“衣尾效應”,另一個則是“排擠效應”。所謂衣尾效應就搶搭順風車,期盼赴北京參觀奧運的外國觀光客,能將他們的城市與觀光點列入“順便”旅遊的行程中,這一點大陸各大城市早就在各顯神通,甚至與北京還有若干地理距離的城市都一樣絞盡腦汁,譬如大連市很早就叫出“奧運去北京,觀光去大連”的口號。至於排擠效應,則是爭取那些擠不進北京奧運的觀光客,或是那些為避開奧運人潮,而選擇往其它第三地觀光的中國大陸觀光客。而在過去半年多,位於中國大陸鄰近國家的城市與旅遊聖地,不論是日本、韓國、乃至港澳與東南亞諸國,早早就已展開規劃,一方面希望能抓住衣尾效應,爭取赴北京觀賞奧運的外國觀光客順道停留,另一方面也爭取受到奧運排擠而轉往第三地的國際與中國大陸觀光客,許多國家不僅官方積極進行城市行銷,旅遊業者也早就推出各種搭配的套餐行程,期能在這場龐大的奧運商機中,爭食這塊大餅。 

  純以商機論,北京奧運對台灣觀光所含藏的預期收益,觀光業者的敏感度還會比政府低嗎?畢竟事關他們的荷包,他們的部署動作只會比政府更快,但為什麼他們聽到“行政院”的政策指示,不僅反應冷淡,甚至還予以譏諷?理由很簡單,一切都真的已經太遲了。在兩岸包機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到現在都還未談定的情況下,如今再加上奧運聖火來台破局,這叫那些觀光業者怎麼規劃呢?要那些赴北京觀賞過奧運的外國遊客必須要先轉第三地再來台觀光,讓他們繞這麼大的彎還想要來台灣觀光,最大吸引力在哪裡?如果回答不出來,這個衣尾效應怎麼可能抓得到呢?亞太旅行協會在今年四月針對全球旅客進行問卷調查,詢問其參加北京奧運後最想順道造訪的國家、地區,結果很令人沮喪,前五名為香港、新加坡、日本、泰國及馬來西亞,台灣只列為第九名,這還不夠回答一切嗎?至於排擠效應,在大陸觀光客現階段還不能來台旅遊的前提下,怕是提也不必提了。 

  社論指出,如今,島內觀光業者積極規劃的行程,反而是赴大陸觀賞奧運的各類旅遊團,而那是在對大陸輸出觀光客。至於這段期間台灣能爭取到多少國際觀光客順便來台?真的是要靠運氣了。相當反諷的是,明年正是“行政院”所謂國際觀光客倍增計劃落實的一年,在奧運列車已經搶搭不上,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的時程又不知何時成局的情況下,外加兩岸氣氛又不佳,“行政院”到這時候才忽然想要相關部門掌握北京奧運的商機,我們真的無意唱衰,但不妨平心靜氣的想想,時機是不是已經晚許多了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