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面對高速鐵路時代 中國必須做好準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3 14:24:08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社論“‘京滬高鐵’為社會發展帶來新機會”說,準備長達10年之久、總預算超過1000億元的京滬高速鐵路即將開工建設。國家發改委日前宣布,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京滬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京滬高速鐵路建成後,北京到上海的直達時間將縮短至5個小時,比目前的京滬動車組運行時間還縮短約一半。

  社論指出,無疑,在中國城市化、現代化的重要轉折點上,京滬高鐵寄托了人們相當多的期待,也將帶給中國以新的機會。我們正被送上“高速鐵路”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更快地適應。

  社論表示,這個前景可觀的項目無疑能直接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但這樣的機會要與公眾分享。多位專家表示,京滬高鐵的建設,中鐵工、中鐵建以及中交集團等“中字頭”企業有望從中直接受益。受此消息影響,這幾天滬深股市中,鐵路建設、機械制造等行業公司股價齊漲。但許多網友卻表達了更多的期待:高鐵應在國內上市,讓公眾成為這個國家大工程的股東,從而直接分享京滬高鐵這個優質資源的利潤───有權威專家估算過,“京滬高鐵”建成後,票價為機票一半,年單方向輸送旅客8000余萬人,8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效益可觀。同時,人們也希望高鐵建設更多地向民企開放,使其不僅成為大型國有企業的盛宴。

  社論認為,這是一個自主創新的機會和挑戰。京滬高鐵的建設,將通過引進先進技術,來實現在中國自主生產時速達300公裡以上的列車,其中10%至15%是進口原車,而80%以上將是“中國造”,鐵道部表示,預計70%以上的技術將依靠我國的自主創新。這是中國繼上世紀80年代汽車產業之後,又一次全行業的“以市場換技術”行為───如果成功,中國的企業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後,將成為世界上擁有時速200公裡以上的高速列車技術的第五極。當然,也要避免未來高速鐵路會出現今日汽車業的局面,在“以市場換技術”20年之後,中國依然沒有誕生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巨頭。巨大的機會和挑戰同時擺在國人的面前。

  這也是全國范圍內人才和資源重組的機會。京滬高鐵縱貫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和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連接環渤海和長江三角洲兩大城市群,沿線人口佔全國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目前的京滬線盡管只佔全國鐵路營運線的2%,卻承擔了全國鐵路客運量和貨物周轉量的10.2%和7.2%.京滬高鐵的建成,將成為加速中國城市化的重要推手,其意義不止於加大兩地運輸能力,以及進一步密切環渤海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域的經濟聯系,更關鍵的將是促使全國各地更多的人口和資源向該沿線區域集中和優化。

  它所帶來的,除了人才、資源效率的提高,也有公民權利訴求的提升。對此,不僅沿線城市,整個國家都應該有更為靈活和人性化的政策,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快速集中和發展局面。比如,教育和住房等保障制度的跟進,戶籍制度的改革等。

  社論又說,這還是一個學習先進公共管理經驗的機會。京滬高鐵即使採取全市場化運作方式,也同樣具有壟斷性和公益性,因此,如何尋找公益性和市場化的平衡,既要讓股東有可觀的回報,也要讓普通百姓坐得起車,考驗著我們的管理藝術。日本、法國的高鐵車票採用“距離遞減制”,路程越遠,票價相應降低。這些經驗,我們都可以參考借鑒。

  社論最後指出,無疑,面對必將到來的“高速鐵路時代”,中國必須做好準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