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胡錦濤政治報告(全文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5 10:26:06  


  (續上)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强,同時生産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强,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 

  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异性明顯增强,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强,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這些情况表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産力到生産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幷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强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于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爲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爲廣闊的發展前景。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爲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决定性意義。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强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努力實現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爲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脚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産關系與生産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堅持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强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衆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綫。黨的基本路綫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綫,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强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决不能動搖。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曆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曆史過程和社會結果。 

  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决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爲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學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强大動力和體制保障。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爲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强和改進黨的建設。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爲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决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 

  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後要繼續努力奮鬥,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規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基本綱領,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和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

  ——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公民政治參與有序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入落實,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基層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産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强,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産品更加豐富。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到二0二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我們這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爲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强、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爲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爲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爲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爲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爲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今後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堅定信心,埋頭苦幹,爲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强,振興裝備制造業,淘汰落後生産能力;提升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産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産業和綜合運輸體系。確保産品質量和安全。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决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爲首要任務,加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强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加强動植物疫病防控,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以促進農民增收爲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提高扶貧開發水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改革集體林權制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産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四)加强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强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衆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要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落實節能减排工作責任制。 

  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發展環保産業。加大節能環保投入,重點加强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强水利、林業、草原建設,促進生態修複。加强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爲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産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强國土規劃,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幹帶動力强、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重大項目布局要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帶動和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增强綜合承載能力爲重點,以特大城市爲依托,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六)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强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强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加强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制度。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推進公平准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以現代産權制度爲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各類生産要素市場,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産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規範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七)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强化預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强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實行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各類金融市場,形成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提高銀行業、政權業、保險業競爭力。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强和改進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和嚴格市場准入制度。完善國家規劃體系。發揮國家發展規劃、計劃、産業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綜合運用財政、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八)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邊開放,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産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産、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强雙邊多邊經貿合作。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範國際經濟風險。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將進一步增强我國經濟實力,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强大生機活力。(未完、待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