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解讀:十七大報告十大關鍵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7 08:47:01  



  六、民生

  十七大報告摘要: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專家解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賀福:民心民意不可違。這是曆史的必然。實踐社會主義的本質和開辟社會主義道路更加光明的前景,需要時刻對人民群衆的所想所需予以高度關切。既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效率,又要注意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人民群衆才能由衷地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民生問題格外突出的時代條件下,注重解决民生問題,是黨决意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代表熱議:團湖南省委書記李輝代表:十七大報告暖民心。在關注民生方面,作爲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促進教育公平、關注貧困學生、促進青年就業再就業、促進青年創新創業、進一步維護青少年的權益等。

  重慶市巫溪縣尖山鎮鄉村醫生鄭子權代表:我們早就盼著“全民醫保”時代的來臨。報告中的話真正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七、和平協議

  十七大報告摘要: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麽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專家解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賀福:這一論述體現了我們黨在解决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問題上的真誠意願和務實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的高度曆史責任感。

  代表熱議:台灣少數民族胡亞芳(高山族)代表:胡錦濤同志的報告感情非常深厚,體現了對台灣百姓的關愛,能够惠及台灣民衆的政策,中央都想到了。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代表:胡錦濤同志的報告原則堅定,旗幟鮮明,既突出了對台灣人民意願的尊重,也表明了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的决心。對“台獨”勢力綁架台灣民意,是一個嚴重的警告。

  八、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十七大報告摘要: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爲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專家解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賀福: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是人民群衆的新期待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有其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背景。提出“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戰略决策,是新形勢下我們黨對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的戰略思考。

  代表熱議: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代表: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特別提出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湖南今後要站在富民强省和發揮湖南優勢的高度,堅定不移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發展,爲文化强省作貢獻。

  湖北省京劇院院長朱世慧代表:黨中央把文化事業提到如此重要位置,預示著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即將到來。在武漢,大型京劇演出經常一票難求。這說明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准提高了,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强烈。

  九、懲治腐敗

  十七大報告摘要:堅决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堅决糾正損害群衆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解决群衆反映强烈的問題。堅决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依法嚴懲,决不姑息!

  專家解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賀福:懲治腐敗是我們黨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的根本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領導反腐敗鬥爭取得的成效,深得人民群衆的擁護和贊賞。十七大報告科學總結了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五年來反腐敗鬥爭理論和實踐的成果,形成了更加系統的工作思路和理論要求,意義十分重大。

  代表熱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代表:我們黨不僅注意查處發生在群衆身邊的腐敗,而且堅决查處領導幹部的腐敗問題,對腐敗分子依法嚴懲,决不姑息,懲治腐敗决心大、力度大、效果明顯。

  湖南律師翟玉華代表:十七大報告强調反腐敗鼓舞人心,希望提高公職人員的法制意識,加强制度建設,預防和懲治腐敗,努力實施依法治國。

  十、生態文明

  十七大報告摘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專家解讀: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研究所教授歐曉昆:最近這些年來,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環境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環境破壞問題等,這導致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所以,國家這些年來開始提倡科學發展觀,提倡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等。而十七大胡總書記的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這是一個創舉,說明我國對生態建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重視。

  代表熱議: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代表:這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沒有生態文明,一切文明就沒有了享受的前提。生態文明體現的正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文化內涵。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東曉代表:這實際上是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升華,不僅對中國自身有著深遠影響,而且也是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環境生態問題所作出的莊嚴承諾。(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