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共十七大報告 透出政府機構改革信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0 17:27:16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中共十七大報告說,要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報告還提出“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新華網報道,分析人士指出,中共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改革方向,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方向性要求。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透露,中央和地方已經開始探索“歸口管理”模式,而大部門體制概念的提出,預示著將進一步在機構改革上采取行動。

  有關方面正在積極研究的大部門體制,被認爲可以化解政府中存在的機構重叠、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及權限沖突,有助减少和規範行政審批,簡化公務手續和環節,提高政策執行效能。

  國家發改委專家常修澤說:“對現行政府部門體制進行‘手術’,體現了中共建立强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服務型政府、革除舊有行政管理體制痼疾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

  雖然歷經數次改革,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變革和新的發展需要,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仍然顯得滯後,政府機構設置和運行仍然帶有明顯的“直接經濟幹預型”印痕。

  其具體特徵是,專業化程度高、分工明細、職能交叉多,過多地涉足微觀經濟領域,淡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務和宏觀管理職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所長房寧說:“舊有體制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把密切相關的職責集中在一個大的部門統一行使的改革勢在必行。”

  2005年發生在吉林省的化工裝置爆炸並引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未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反映了水利、環保等多個相關部門間缺乏協調聯動性的缺陷。

  常修澤指出,建立統一管理的大部門,將更加有助于促進資源配置的優化,盡早形成更加合理的格局。

  分析人士認爲,中國正處于一個新的轉型期,大部門體制的構想,將開創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新時代,政府架構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

  市場經濟的整體趨勢是,橫向經濟聯合愈加密切,政府必須跳出“微觀”領域,提高宏觀把握和協調的能力。基于多年的實踐積累,中共已經從更深的層次上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

  分析人士注意到,大部門體制是發達國家在政府運行管理過程中的通行做法。“廣泛吸收世界先進管理經驗,體現了中共在提高執政能力上的開闊胸懷。”常修澤說。

  在最近受命向中央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常修澤對發達國家廣泛采用的“ESH”機制(“環境、安全、健康”機制)做了詳細介紹。發達國家政府應對經濟社會發展新挑戰所提出的新的協調發展的思路,體現了政府的高度責任意識,值得中國政府借鑒。

  他說:“盡管社會制度和國情不同,但是先進的行政管理理念是可以共享的。”

  另據賈康透露,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五級財政向三級財政轉變的探索,可以將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層次减少兩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分別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進行了五次大的政府機構改革。目前,國務院組成部門爲28個。

  盡管一些分析人士擔心由于大部門體制會直接影響現有某些部門的利益,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可能會遇到阻力。但常修澤認爲,鑒于執政黨的决心和民衆的支持,中共十七大後,“中國將掀起新一輪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浪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