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球雜誌:胡錦濤向日首相發出重要政治信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2 11:00:23  



  當然,這與日本國內外政經環境的現實有密切的關係。

  早在小泉執政後期,日本國內外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已產生了一種新的輿論壓力。日本政界和經濟界都有不少人認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得不償失,把日本和南韓、中國的關係搞僵了,在國際上傷害了日本的形象,使日本經營多年的軟實力失分不少。日本一些大的經濟界組織公開表示,希望新首相上臺後,無論如何要做一個跟一切國家都能坐下來談話的首相。國際上,包括美國在內,也都不支援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另外,日本人都很清楚,在日本經濟持續10年低迷後,中國的經濟發展成了日本經濟走出低谷的“特需”,日本的媒體對此也予以公開承認。“所以到新首相上臺後,他就要考慮和這樣一個國家鬧得這麼僵,到底行不行。他不得不考慮。”

  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中國政府審時度勢,採取了恰當措施改善中日關係。在去年年初日本七個友好團體訪華時,胡錦濤主席的一段講話引起人們的注意:“只要日本首相不參拜靖國神社,我願意就中日關係和他會談。”

  這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信號。這是寄希望於新的日本首相。在清華大學國際研究所劉江永教授看來,日本七團體訪華是中日民間外交的一個典範,說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在中日民間交往方面從來都沒有放鬆過。

  在安倍上任之前和初期,中國政府應對日本首相更疊的措施顯示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中國政府在推進對日外交方面,可以說是既堅持了原則,又考慮到日本國內的狀況,考慮到新的日本領導人的轉變,及時採取了靈活的並且是有誠意的、建設性的外交處理方式,使得中日‘政冷經熱’的關係得到了改觀。”

  另外,劉江永還提到,最近一兩年,中日兩國媒體在改善中日關繫上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中國中央電視臺《岩松看日本》欄目在溫總理訪日前夕對日本做了深入細緻的連續報道,深受中日兩國民眾的歡迎和好評;日本朝日電視臺和香港鳳凰衛視電視臺,從2005年開始連續三年以“怎樣走向睦鄰之路”為主題,組織中日學者進行辯論。今年在中日電視史上第一次以中文和日文同時直播,恰逢溫總理訪日前夕,效果非常好,反應很強烈。

  合作才是正途

  2007年9月12日,安倍突然宣佈辭職,這使得人們不由得對剛剛轉暖的中日關係擔心起來。

  劉江永認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安倍辭職主要是因內政所致,無關中日大局。

  “如果說有影響,也是正面的影響,也就是說福田康夫內閣主要的政策就是強調要推進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日中關係是日本外交的一個重要支柱,要和中國繼續友好合作併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貢獻,這是福田康夫內閣的一個基調。”

  9月28日,溫家寶總理應約和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通了電話。在這次通話中,福田表示願儘早訪華,與中國領導人就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交換意見。溫家寶則歡迎福田早日訪華。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5週年之後,緊接著迎來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週年以及《中日聯合宣言》發表10週年、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以及北京奧運之年。

  “2008對中國和日本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份。我相信兩國領導人都會抓住這一難得的時機深入發展雙邊關係,”徐敦信大使樂觀地說,“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我看不見得,中國並不尋求東亞主導權,在全球化浪潮下抓緊與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合作,才是正途,對中國,對日本,對整個亞洲都有利”。(來源:《環球》雜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