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維一撰文:台灣當局阻撓掣肘兩岸新聞交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9 10:30:59  


李維一指,對於大陸主管部門一貫秉持的積極開放立場,台灣記者普遍給予肯定。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19日電/國務院台辦新聞局局長李維一日前在《中國新聞週刊》撰文,回顧過去20年來兩岸新聞交流的歷程。全文如下:

  屈指算來,兩岸新聞交流已走過20個年頭。在這20年的時間裏,和兩岸之間其他領域的交流一樣,兩岸新聞交流經歷了由小到大、由淺漸深的發展過程。到今天,兩岸新聞交流與合作的頻繁、密切程度,遠非20年之前所能想像。兩岸新聞交流對於增進兩岸同胞彼此的了解與溝通、對於推進兩岸交流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所發揮的重要促進作用,是兩岸同胞有目共睹的。

  在兩岸交流開放之初,兩岸同胞主要通過兩岸媒體的報道了解隔絕38年後的彼此情況。兩岸交流發展至今日益密切,兩岸媒體在及時、廣泛深入地溝通兩岸的重要作用仍是無法替代的,這在兩岸交往重大事項資訊的傳佈方面尤為突出,如1993年4月的汪辜會談、2003年兩岸春節包機首航、2005年4、5月間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分別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邀請率團來大陸訪問,兩岸記者均在現場第一時間發出報道,向兩岸同胞、向世人及時提供了解兩岸關係重大事項的完備資訊。而連戰主席、宋楚瑜主席來訪時近百名台灣記者隨行的空前規模、兩岸媒體進行現場實時直播報道的成功合作,都已作為歷史見證存入兩岸關係發展的時空記憶。

  對於兩岸新聞交流,我們有關主管部門一貫持以積極促進的立場。1987年9月,台灣《自立晚報》兩位記者繞道來大陸採訪,大陸有關方面給予了熱情接待。11月1日,全國記協負責人受國務院辦公廳委託發表談話,歡迎台灣記者來大陸採訪交流,正式開啟了兩岸新聞交流的大門。作為兩岸新聞交流事務的主管部門,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996年率先批准台灣媒體在大陸駐點採訪,迄今累計批准12家台灣媒體(聯合報、中國時報、明日報、中央通訊社、中國廣播公司、無線衛星電視台、東森電視台、中天電視台、年代電視台、真相電視台、台灣電視公司、三立電視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廣東駐點採訪,因台灣媒體自身原因,目前在大陸共有八家台灣媒體駐點採訪。為進一步方便台灣記者在大陸持續、深入採訪報道,從2005年9月起,國台辦將台灣記者在大陸駐點採訪時間由每次一個月延長為三個月。同時呼籲早日實現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

  祖國大陸地域遼闊,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新聞資源豐富。為滿足台灣媒體報道需求,國台辦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每年組織多種形式的新聞採訪交流活動。其中國台辦與全國記協每年一次的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延續9屆,已成為兩岸新聞交流品牌。通過採訪活動,台灣記者北達內蒙草場,南至雲貴高原,東臨長江之濱,西抵雪域高原,兼及中原腹地,大陸山川城鄉留下了台灣記者採訪的深淺履痕。同時在台灣當局重重設限情況下,大陸媒體在台灣新聞團體幫助下,積極爭取機會赴台灣採訪。截至去年底,台灣記者來大陸採訪累計達13800余人次,大陸記者赴台採訪700多人次。對於大陸主管部門一貫秉持的積極開放立場,特別是對中共十七大在為境外記者採訪服務方面所體現出來的更為自信和開放的胸襟,台灣記者普遍給予肯定。反觀自我標榜“民主”“自由”的台灣當局,對於兩岸新聞交流則是阻撓遠多於開放,掣肘遠大於支援。其“經典”之作便是2005年4月,出於政治目的而以莫須有藉口粗暴地中止新華社、人民日報記者赴台駐點採訪。這種損害新聞媒體權益、開兩岸新聞交流倒車的行徑,理所當然受到兩岸新聞界同聲譴責。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拓展領域、提高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二十年來,兩岸新聞界人士為溝通情況、消除隔閡、增進了解、融洽感情,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真誠希望兩岸新聞工作者再接再厲,繼續攜手合作,為促進兩岸交流進一步深入發展,為促使兩岸同胞感情更加融洽、合作更為深化,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再做新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