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陳水扁抹黑曹興誠,鞏固深綠基本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2 09:10:00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登社評說,最近,陳水扁與曹興誠兩度隔空交火。我們無心看熱鬧,卻憂心此一政治低俗化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影響。 

  民主政治是溝通政治,所謂溝通,內容固然重要,形式亦極關鍵。陳水扁與曹興誠究竟誰的主張較有說服力,已有許多評論,我們僅從此一事件中就溝通的形式表示我們的看法。老實說,曹興誠的兩篇文章,立論清晰,邏輯嚴謹,而陳水扁的發言,就像沈富雄所說的,完全失格,不要說不符合領導人之尊,即使從市井小民的角度看,也極不得體。 

  社論指出,陳水扁的發言,仍然不出出身論與動機論。他先將曹興誠定性為“生意人”,而且是“操弄政治”的生意人。在這個定性之下,曹興誠講什麼已不重要。其次,他又稱曹興誠的“兩岸和平共處法”,定性為“台灣投降法”,如此一來,曹興誠等於戴了一頂紅帽子,而陳水扁就是要讓他的支持者只看到曹興誠的紅帽子,而看不到他的立論。 

  嚴格的說,陳水扁與曹興誠之間並沒有溝通,因為陳水扁溝通的對象是他的支持者,而不是曹興誠。陳水扁會就曹興誠登報的言論狂批數日,顯然曹興誠的主張與質疑正好擊中了陳水扁與民進黨的要害。面對曹興誠的主張,陳水扁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採取理性的溝通,一種是謾罵與詆毀;前者可以讓台灣的民主提升,後者讓台灣的民主沈淪,偏偏陳水扁選擇了後者。 

  我們必須指出,曹興誠為什麼選擇登報的形式,而不召開記者會?我們相信,曹興誠的選擇就是希望能夠理性而完整地呈現他的想法,給兩位“總統”候選人參考。如果召開記者會,或許可以省錢,卻無法完整而理性的呈現其主張,反而流於表面化,甚至於被扭曲或斷章取義。換言之,曹興誠選擇登報,就是選擇理性的溝通。 

  社評認為,相對地,陳水扁是在電子媒體面前批判曹興誠,既無深度,也無風度。在平面媒體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關心“國事”的人民,清晰地訴說他的主張;在電子媒體上,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政客張牙舞爪地抹黑一個人民。這難道是我們所要的民主嗎?陳水扁的目的顯然不是理性溝通,而是抹黑曹興誠,同時鞏固深綠基本盤而已。 

  小老百姓像查理或阿珠,沒有發言管道,也沒有錢登廣告,只能利用難得的媒體機會發表他們心中的痛苦,這種發表被媒體用“嗆”來形容,更被政府集團抹黑。而像曹興誠這種理性的論述,命運也是一樣。由此看來,在台灣,不僅在野黨與執政黨失去了對話的空間,連民眾與政府也失去了對話的空間,這是台灣民主政治深沈的悲哀。 

  在一個優質的民主社會中,我們會看到雙方理性的辯論,不會避實就虛,也不會進行人身攻擊。但在台灣,民主政治已經低俗化到只是謾罵與潑糞而已。曹興誠的主張,反映了相當一部份人的見解,陳水扁已不值期待,但馬英九與謝長廷何能置身事外?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