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中美應通過對話解決貿易爭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3 09:44:37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十二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幕式上,中國副總理吳儀警告說,美國國會針對中國的立法,將會嚴重損害雙邊經貿關係,華盛頓不應該因為美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抱怨中國。 

  中方誠摯地希望中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雙方的貿易爭端。 

  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在美國,有一些人誇大兩國貿易失衡,在貿易逆差、人民幣匯率、食品安全等問題上不斷做文章。有些人甚至鼓吹貿易保護主義,動輒以貿易制裁相威脅。在美國大選的政治氛圍下,貿易問題更容易被政治炒作,對兩國經貿關係造成不利影響。 

  美國國會迄今提出五十多項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涉華經貿議案,這些議案如獲通過,勢必嚴重損害中美經貿關係。吳儀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把經貿問題政治化,不同意某些利益集團以一己之私利,損害互惠共贏的雙邊經濟關係。 

  她坦率地告訴保爾森財長和美國朋友,對華貿易制裁只會導致弊大於利的結果;使用貿易保護主義做法,要求某一國家為美國經濟自身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承擔責任,不僅無效,而且將損害美國的利益。 

  社論表示,對話勝於對抗,協商勝於指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目的,就是要以建設性的態度,努力解決好中美經貿關係中出現的問題。 

  中方希望美國政府、美國國會和美國媒體,能夠從美國的整體利益出發,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發展趨勢,理解中美關係的大局和中美經貿關係互利雙贏的性質,採取正確的經貿政策措施,確保中美兩國人民能夠從不斷發展的中美經貿關係中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應該客觀全面地分析和看待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政府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社論稱,美國總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考慮中美貿易問題,一九七九年以來,美國對中國一直實行出口管制政策,但卻轉過身來對日益增長的中美貿易逆差感到不滿,這其實對中國很不公平。美國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是貿易差額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儘管對美國存在偏高貿易順差,但這些貿易順差的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在中國的跨國公司。美國的貿易統計報告並沒有將跨國公司匯回美國國內的投資收益計算在內。 

  其實,中方並不刻意追求大額貿易順差,中方的政策是實現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 

  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美國在對華出口方面,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放寬對中國民用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這是美國的國家利益所在;中國國內消費進一步擴大,市場空間將產生巨大的飛躍,美國應把握機遇。 

  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美經貿關係料可逐漸趨於平衡。 

  美國財長保爾森敦促中國增強匯率政策的靈活性,稱“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依然是解決中國內外失衡問題的重要手段”。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德銘對此反應表示,“有些人希望人民幣升值越快越好,這是不負責的言論”。 

  他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六,人民幣較二○○五年七月匯改之時升值超過百分之十一,“應該說夠快了”。陳德銘表示,把減少中美貿易順差的希望寄託在人民幣身上,“在經濟理論上是不科學的”。如果人民幣過快升值,將引起中國經濟波動;對世界而言,也不是好事。 

  對於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問題,吳儀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之下,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確實具有跨國境的全球性影響。在強化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方面,美國也有責任。相關國家應增強合作意識,承擔相應責任,強化有關機制,確保公衆生活品質和安全。 

  社論總結,中美經貿關係是維持兩國關係穩定的重要基礎,也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動力。雙方應精心維護經貿合作大局,全面、客觀地看待中美經貿合作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平等對話和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避免經貿問題政治化,推動兩國經貿關係健康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