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信息開放向前走 國防部即將設發言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30 12:50:53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對世界、面對媒體”———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12月27日在年終新聞發布會上高調提出了這樣的口號。據蔡武介紹,明年中國將繼續完善各級政府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包括外界非常關注的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不久也將與大家見面。長期崇尚低調做人做事的中國,如今走到了信息開放的重要節點。中國政府與中國社會都在朝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公開制度探索邁進。這幷不是中國要做給世界看,而是中國改革開放必須邁過的門檻。中國不僅在外界的壓力下逐漸對外開放信息,對內的信息開放也在穩步向前走,而且對內的信息開放恰恰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幷沒有因此而陷入混亂。

  “中國政府正變得更透明”

  國新辦主任蔡武27日面對中外記者作出上述宣布的。他說,在過去一年里,中國各級政府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一共有1400多場,能够自主定時定點發布新聞的政府部門增加了12個。今後,中國政府將繼續爲中外媒體積極提供新聞信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對世界”。在會上,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記者提到,他在中國大城市采訪往往較順利,但在地方上就不是這樣,有官員甚至動用警力幹擾采訪。對此,蔡武表示同情。他說,雖然中央政府各部門建立了發言人制度,但許多還沒有全職的新聞發言人,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他說:“請你相信,我們的工作會越來越好。”

  蔡武還主動透露說,中外記者都很關心的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制度,現在也正在“緊張地進行籌備工作”。

  據《環球時報》了解,目前國防部新聞事務局正在進行制度建設和人員培訓工作。設立軍方新聞發言人制度,不是公布一個名單、一個電話號碼這麽簡單,它涉及到軍隊內部制度的變化,需要軍方能够迅速對突發新聞進行反應,回答媒體的關心與提問。另外,由于軍事問題涉及到中美之間、台海兩岸等許多敏感問題,所以這項新聞發布制度的建設需要時間。

  “冷戰結束後,世界軍事的一個大趨勢就是公開化和透明化。”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說,設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已成爲國際慣例,而且由軍隊發言人出面發布有關新聞更權威,更有說服力。孟祥青說,中國軍隊設立自己的發言人,反映出中國軍隊建設的正規化,也反映出中國軍隊的自信與更加開放的心態。

  不能讓小道消息占據版面

  中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是從1991年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專家稱,中國政府現在高調提出“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對世界、面對媒體”,幷非心血來潮,而是有現實的背景。中國傳媒大學歐洲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劉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迫在眉睫的2008年奧運會,是中國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一個最現實的推動力。根據此前公布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定》,外國記者可以采訪任何一個同意接受采訪的中國公民。如果我們做出公允的姿態,外國記者就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中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宿景祥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明年奧運會的舉辦使世界對中國發展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信息有很大的需求,如果外國記者沒有正式的渠道獲得信息,就有可能讓小道消息占據版面,我們應該讓正式發布的消息起主導作用。

  外國人對中國政府與媒體關系的誤解,恐怕不是一天兩天了。《環球時報》記者曾在旅途遇到一位對中國非常友好的巴基斯坦工程師,當他知道身邊坐的是一位記者之後,却脫口而出說,在我們的國家,新聞記者可以批評政府;而在你們的國家,如果這樣,聽說就會被“哢哢”。他邊說邊做出戴手銬的姿勢。我向他解釋半天,他好像還是不太理解。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薛瀾說,我們做出這個調整是必然的,明年我國還將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這將是我國在信息發布方面的重要舉措。這一方面是滿足國內、國際對信息的需求,也是爲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做准備。

  各國政府對媒體都有保留

  據美國全國政府傳播者協會估計,美國各級政府大約有4萬名新聞發言人,美國國務院每天都有新聞發布會。但在美國也不是什麽事都可以拿到發布會上來說的,他們一般將信息分成三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可以公開的信息;第二個層級的新聞是專門透露給某些媒體,但要求記者不能暴露被訪者的政府官員身份;第三個層級是有關國家安全等需要保密的信息,是絕對不會透露給外界的。

  劉昶表示,在政府與媒體的關系上,中西方沒有太大差別。任何一個國家對媒體都會有一定的控制。但是,在政府對媒體的管理方式上,西方國家會更加巧妙。比如,法國《巴黎競賽畫報》今年刊登了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妻子與情人約會的照片,引起了政府的不滿,但政府沒有直接采取把該媒體總編撤職的方法,而是給總編推薦了一個職務、薪水更高的職位,用這種辦法讓總編自己提出辭職。

  今年6月,《環球時報》駐美國記者在采訪被爆出虐待傷殘老兵的美國沃爾特•里德醫院時,美國政府一名公共事務官員陪在記者左右,帶記者參觀該醫院的很多地方,但就是不讓記者看爆出醜聞的“問題病房”,幷且監督記者跟傷兵的談話,不斷提醒記者“不要問不相幹的問題”。還有一次,當記者撰寫美國把大量過期醫療器械出口到中國的報道時,打電話給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等相關部門,但沒有一個新聞官員回答記者的問題,因爲他們知道這樣的問題對美國政府的形象不利。

  努力克服東西方文化誤解

  薛瀾說,東西方在信息發布、報道上的差別和文化差异有一定關系。西方喜歡把問題擺出來,以大家進行辯論、投票的方式解决。而東方喜歡私下協商解决,對外達成共識。

  宿景祥說,在西方人看來,對指責不回應就等于默認。政府應該對信息有所回應。美國總是批評我們的人權問題,我們出版人權白皮書就對世界了解我國的人權狀况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政府對國內媒體同樣應做到公開透明,內外一致,這樣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他說,中國在迅速發展之中,與世界融合的速度之快、過程之短,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中國需要適應這種不斷變化的國際交流與融合,矛盾與摩擦。中國政府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來面對媒體,本身就表明中國正在努力適應的這種變化。

  劉昶稱,目前,國新辦、台辦、外交部發言人已經逐漸確立了權威性,但還缺一些部門的發言人,或者有些部門發言人缺乏權威,他們對問題采取回避或者把問題推到其他部門身上,這樣下去,記者就不會願意聽發言人的講話,不利于發言人權威的樹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