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報:國民黨勝選可以低調 但要能有所作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5 09:58:41  


  中評社香港1月15日電/美國《世界日報》今天刊登社評說,台灣“立委”選後政局,攤在眼前最迫切的課題就是從2月1日新一屆“立法院”改組完成以迄在5月20日的過渡階段,行政和立法的互動格局應如何規範。民進黨和陳水扁必然不會甘於拱手交出政權,而且會在過渡階段充分運用行政權優勢為3月大選營造聲勢;國民黨不論大選能否勝出,至少得承擔起新一屆“立法院”最大黨的政治責任。是以藍綠爭鋒必有新一輪的較量,由於兩大陣營的互信基礎不足,鬥爭勢必難免。是以國民黨可以低調,但不宜坐等或靜觀其變;民進黨和陳水扁可以向深綠支持者道歉,但決不會同意提前跛腳。

  就目前態勢論,台灣“行政院長”張俊雄會在1月下旬率同內閣閣員總辭,但陳水扁會尊重新民意任命新“閣揆”嗎?陳水扁若尊重新民意就得任命藍營人馬組閣,而且應徵詢藍營有無推荐人選。不論藍綠這就是一個迫切而棘手的問題。依陳水扁的行事風格,當然不可能徵詢藍營意見,就算迫於新民意有所調整也不可能接受藍營推荐的人選。但國民黨既為“立法院”的最大黨,豈能放棄組閣權。若陳水扁任命張俊雄組成過渡“內閣”,新一屆的“立法院”在國民黨主導下又如何過渡此一青黃不接的曖昧階段?

  社評表示,是以在陳水扁尚未出招前,國民黨眼前最迫切的課題,已不僅是“立法院”正副院長的改選,而是對“行政院”依例總辭,以及如何要求“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的議題。國民黨非但有義務對此表態,而且要有一個政策方向。國民黨是否同意張俊雄看守到陳水扁卸任,或是主張國民黨應於此時即推荐“閣揆”人選,不論如何都得作出選擇,都要有一個明確的交代,而且在時序上都要在3月大選前完成。接下來才談得上大選過後的政治責任,而這又與緊接而來的大選勝負密切相關。總之,這些都是國民黨和馬英九無從迴避的課題。

  然而上述課題僅僅是一個過程,此時的國民黨不可能僅止於以在“立法院”所取得的優勢為滿足,以爭取組閣權為滿足。還應該也有責任把眼光放遠。要在台灣未來何去何從,從規畫到實踐,交得出一份周延的藍圖及可以預期的成績單。縱然國民黨提出的任何良法美意和構想不可能一蹴而幾,但若黑金不除,兩岸互動不能轉入良性發展,台灣又從何有一個可以前瞻的未來,國民黨和馬英九又如何向支持者交代,又如何可能兌現其政策承諾。

  社評指出,台灣“立委”選舉結果既是台灣人民一個明智的抉擇,也是最現實的裁斷。同時也彰顯了一個最淺顯、最簡單的道理:一個無法反省的執政黨不能再任令其胡作非為。民心向背決定政黨輪替的道理也就不過如此。是以從馬英九以下國民黨沒有什麼可以特別歡欣鼓舞的,反而要能看到載舟覆舟實例就在眼前,要能警惕如何拒絕重蹈覆轍。當然國民黨此時非僅要低調,而且要在低調中有所作為。從選民透露的訊息中找到政策方向。

  選民在“立委”選舉和公投當中透露的訊息是什麼?無非就是反貪腐、反戰爭,而且都是對陳水扁的否定。然而國民黨還要看到,反貪腐公投455萬票當中,超過180萬票要求追究陳水扁的貪腐,而且可以相信投下反扁、反貪腐票的綠營支持者不在少數。國民黨既提出了此項公投,就有義務承兌這項反貪腐的工作。而且要從國民黨自身做起。支持藍營的選民當然還會持續觀察,觀察國民黨將會如何追究陳水扁的黑金。

  社評認為,國民黨更宜立即著手的就是兩岸互動,回歸“九二共識”既是國民黨的承諾,也是國民黨的政策訴求,此時就應勇於兌現,並提出有效的辦法降低兩岸仇恨和敵視。兩岸如何才可能坐下來談“三通”,並求其實踐。對此,國民黨也應有一套政策說帖以及相關進度的設定,並求其於過渡階段就能看到國民黨的具體作為。台灣選民拒絕“入聯公投”透露出的不僅是反扁也是反戰的訊息,但這僅是消極的反應,積極的作為仍有賴國民黨拿出魄力來營造兩岸良性互動的發展空間。

  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勝出,固然應該低調;但也應該接受選民的信賴付託,要能有所作為。要讓選民感受到國民黨確已轉型,馬英九確能帶領台灣人民走出一個新局面來,屆時新一輪的政黨輪替才有實質意義。


    相關專題: 臺灣「立委」選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